书香门第出身,琴棋书画、舞文弄墨犹如穿衣吃饭一样自然,司徒煜生前活得那可不是一般的潇洒如意,边沐偶尔上司徒家串门研读医书的时候,发现司徒煜特别欣赏张仲素的诗词,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水落溪流浅浅,
寺秋山霭苍苍。
树色尤含残雨,
钟声远带斜阳。
司徒煜书法功底十分了得,边沐在他们家书案上见的最多的就是这四句唐诗,张仲素日常闲庭之作,水平一般,不过,意境却也淡雅悠远。
司徒煜高兴的时候时不时跟边沐聊几句诗词,无奈边沐对此并无多少兴致,有一搭没一搭地瞎应付几句,后来,发现边沐有些心不在焉,司徒煜告知边沐,其实,张仲素还是位相当了得的名医,药学方面也堪称大家。
经司徒煜指点,边沐在司徒家书库还真翻找到几部医书,笔记体,张仲素亲书,后来代代传抄,边沐手上那本是明代中期的手抄本。
惊喜之余,边沐以最快的速度翻阅过一遍,其中关于“寄意”的病因解析他印象最为深刻。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张仲素进士及第,从此醉心于功名,渐渐的,他发现自己身体素质明显开始下滑,好在他性格恬淡,为人宽厚,愣是仗着人缘极好,总算在朝堂之上混得马马虎虎。
不过,身体状况始终没能有所好转。
于是,颇有些医学、药学基础的张仲素开始自诊自治,渐渐的,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身为士子,一旦“寄意”于功名而持之不懈,身边所有亲朋故旧几乎没一个长寿之人,甚至一个比一个短命。
反观那些宦海失意从而寄情山水的士人至少还求了个平寿。
张仲素才智过人,并没有止于此,加之他宦海浮沉多年,日常阅历绝非常人可比,除了应付正常公务之外,张仲素渐渐开始深耕医学、药学。
“寄意”生邪,邪气积郁,郁结成疾……之类的学说最终也就成了张仲素的一大创见,后来,还被后世的叶天士多有借鉴,将“臆症”一学向更深层次推进了一步。
受此启发,边沐慢慢也将相关心得用于实际临床诊断、治疗。
当大量相关临床病历被自己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电脑硬盘里的时候,边沐发现张仲素确实了不起!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名商巨贾、能工巧匠、贩夫走卒……甭管什么层次的人,终其一生都有所“寄意”,可谓慨莫能外。
处理得好点,平安一生,喜乐年华平常过,善始善终,也算没白来人间走一遭,好歹求了个圆满。
稍出些差池,那可就没准喽……
前些日子,“边氏诊所”来了一位71岁的男患者,某大公司旗下重点车间主管位上退的休,肺癌。据他自己介绍,他是兰冰如开办的那家国医馆的常客,确实有一定疗效,可能术后治疗时间拖得有些久了,他觉着自己或多或少有些耐药性了,就自己琢磨着换个名医再碰碰运气。
一打听,有人就把他推荐到边沐这儿了。
边沐说自己医术低微,眼下根本接不了癌症患者这类重症,术后中医调养那也不成,水平有限,不敢耽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