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迷迷糊糊的听到了这个称呼,心中得意,就问道:“谁?”
所谓的苏贤良,出自于苏轼制科的科名。
他考的那一科叫做‘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称呼他为苏贤良,这是尊敬。
苏轼正得意时,只听外面干咳一声,他赶紧就站了起来。
一个黑瘦的官员进来了,正是陈公弼
他目光冰冷的看了苏轼一眼,然后对那个官员说道:“不过是个判官罢了,贤良什么?”
苏轼尴尬的脸都红了。
我说你这人会不会说话?
那官员也觉得尴尬,刚想解释,陈公弼喝道:“拿了去,打!”
外面冲进来两个小吏,不用敦促,那官员就面色涨红的跟着出去。
“五棍!”
这是象征性的处罚,却让苏轼想吐血。
我得罪你了吗?
这还是同乡,可某看还不如近邻。
从这天起,苏轼的得意就消散了大半。
作为签书判官,文书是他的主职。苏轼能考制科三等,文章自觉天下无敌。可每每送上去都被陈公弼点出错处打回来。
大伙儿不知道,被挑刺这事儿真的是煎熬。咋说呢?稿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老说我的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啥意思?
旁人无事,可苏轼自诩文章无敌,却被陈公弼这般刁难,真的忍不下去了。
他写信给沈安,发牢骚说自己再也不想忍下去了,下次陈公弼再敢挑刺,他就发作起来。
可在沈安回信期间,他依旧不断在修改自己的文章。
他真的觉得忍无可忍了,甚至都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去任职,而是等待制科。
大伙儿不知道那种煎熬,大抵就是度日如年的味道。
有一个刁难你的上司,而且他还天天刁难你,不给你面子,当众让你没脸……
你忍得住不?
“某忍不住了!”
大晚上苏轼睡不着,就在黑夜里狂喊了一声。
就在他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候,沈安回信了。
他如获至宝,觉得沈安会给自己出个主意收拾陈公弼。
——尘世如潮,当有潮涨潮落。你制科是涨潮,如今便是退潮。潮涨潮落才是人生,一帆风顺迟早会让你付出代价。
沈安觉得这是一次磨砺,对苏轼的未来有好处。
苏仙……怎么说呢?
李白的诗千古传颂,号称诗仙。但这位是个浪漫主义者,也就是理想主义者,否则也写不出那些大气磅礴,想象力让人惊叹的诗句来。
苏轼也是如此。
理想主义者最容易偏执,然后就会挨揍。
李白是狂放的,苏轼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