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是这三五个人中,便恰好有罗斯贝的身影。
毕竟这位大佬将波动理论引入到了气象学里,属于近代气象学中很有名的一位物理学家。
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的名气近乎与皮叶克尼斯齐名。
另外罗斯贝半径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物理概念,后世的引申度很广。
“没错,就是他,一个瑞典人。”
叶笃正眉头扬了扬,看起来似乎对徐云听说过自己的导师有些小欣喜:
“罗斯贝导师也是数值气象预报的提出者之一,在麻省理工和芝加哥大学都工作过。”
“十年前他重新回到了斯德哥尔摩,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当任起了气象中心主任,四年前因病去世了。”
说完这些。
叶笃正眼中的回忆之色稍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复杂神采:
“罗斯贝导师一直认为,我们头顶的大气是一个随机系统,所谓求解大气波动方程,实际上只是在求一个近似解而非精确的解罢了。”
“这也是目前全球相当主流的一种看法,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我也秉持着这种态度。”
“但是。。。。。。”
说到这里。
叶笃正忍不住看了眼徐云,呼出一口浊气,说道:
“但是在韩立同志你帮我建立了那个模型后,我愈发感觉这个理论并不正确。”
“我总觉得大气系统并不是完全随机,而是另一种非常玄妙但却可以被计算掌握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我在几天前做了一个实验。”
徐云再次一怔,下意识问道:
“什么实验?”
叶笃正沉吟片刻,从身边拿起了自己的公文包。
只见他从中翻找了几下,很快取出了一本黑色的笔记本,将它递到了徐云面前:
“韩立同志,你看看这个吧。”
随后意识到徐云现在可能还没有接取重物的能力,叶笃正特意把笔记本翻到了自己要展示的页面。
徐云低着脑袋看了几眼,旋即便有些诧异的抬起了头:
“叶主任,这是。。。。。。两份气象数据的模拟结果?”
“是的。”
叶笃脸上的表情非常凝重,指着上头的数据,解释道:
“准确来说,这是两组极小差值数据得出的模拟结果。”
“第一份数据的环流场参数是1。14514,第二份数据的参数则被我四舍五入成了1。1452,其余19组数据全部相同。”
“但是。。。。。就是这么个微小的差值,最终推导的结果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前者七个小时内天气晴朗,后者却是三个小时后会有一场特大暴雨。”
叶笃正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手指都有些颤抖。
其实早在一周前。。。。也就是推导数据模型的那个晚上,叶笃正便和陶诗言聊过了一些事情。
那时候他甚至还给自己的猜测取了个名字,叫做太素系统。
但当时的叶笃正更多还是偏向于一种猜想,并没有太多实际证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