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力争今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破万家、营收总额破万亿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吕少威)北京力争推动实现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营收总额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目标。
北京市专精特新服务站(试点)启动大会8日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北京累计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95家,专精特新企业总营收超8000亿元,上市企业达155家,市值超万亿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表示,该局将以专精特新服务站启动为契机,持续推动政策精准触达,不断升级服务能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推动实现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营收总额突破一万亿元的目标。
据介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呈现高精尖、高成长、高质量和科技创新强、独门绝技强的“三高两强”特征。专精特新服务站是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服务、提升”全周期、全要素保障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把服务站打造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的又一“金名片”。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在会上指出,设立专精特新服务站是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有益探索。要紧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健全和强化专精特新服务站的机制、能力、手段、工具,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把专精特新服务站建设为企业的“贴心站”“赋能站”“适配站”“前哨站”,建设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有力抓手。
大会现场,首批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获授牌。(完)
北京促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划定边界避免“建设性破坏”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陈杭)记者8日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下称《规程》)正式发布,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配套政策,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并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涵盖世界遗产、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等,其中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挂牌保护院落、名人旧(故)居等。
2019年至2021年,北京分三批次公布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历史建筑时间跨度达700年、覆盖北京11个区,承载功能多样、建筑风格多元,是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聚焦“把历史建筑保下来”“让历史建筑用起来”“把历史建筑管起来”“让历史建筑亮起来”等方面,细化北京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实施路径。
《规程》共八章、二十六条,明确分类管控底线,依据保护利用过程中对历史建筑干预程度的不同,划分了“日常保养”“维护修缮”“原址复建”“迁移”“拆除”等五类行为,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
根据《规程》,相对于普通工程项目,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更加精细化,采用“绣花功夫”,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明确各类保护行为的底线要求。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规程》提出,在符合规划和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内部改造、外部扩建或者使用性质调整,旨在满足基本性能提升和合理使用需求,让历史建筑能够持续使用,成为传承历史文化活的载体,成为展现首都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有力实践。(完)
雄忻高铁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1月8日,位于雄安新区的雄忻高铁控制性工程新盖房特大桥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筋加固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
雄忻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东起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向西经雄安新区、河北省保定市,到达山西省忻州市,接入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雄忻高铁雄保段线路从雄安新区雄安站到保定南站,正线全长54。34公里。新盖房特大桥全长4304米,大桥需跨越雄县市区主干道路雄州路、南水北调雄县支线、S334省道、保静公路、马庄干渠、大清河以及在建雄安至北京大兴机场快线铁路,是线路的重难点和控制性工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前,雄忻高铁雄保段新盖房特大桥已完成桩基84%,梁场建设完成85%,即将全面进入桥墩施工阶段,预计今年12月可以实现大桥主体完工,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雄忻高铁东连京雄城际铁路、在建雄商高铁,中连京广高铁、津保高铁,西接大西高铁,路网地位十分重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民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53家企业入驻
中新网海口1月8日电(记者符宇群)“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基本形成全方位服务体系,能够为琼港澳创业者提供工商财税登记、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帮助更多港澳青年在海南投资兴业、实现抱负。”香港海南社团总会执行会长、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主任云海清8日在海口介绍,服务中心成立一年来吸引53家企业入驻,其中24家以服务中心为注册地址。
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周年庆活动8日在海口举行。活动现场,多个青创企业负责人分享了入驻服务中心的感受,以及在海南创新创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