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差距,简直无可估量。
等于新丰人用一亩地,就能产出别人两亩、三亩甚至四亩的粮食!
对于人们而言,这简直像神话一样。
更不提,眼前的麦田里,确实很容易就能找到多穗的麦子。
司马迁甚至都没有仔细审视,就在眼前数步之内,找到数株多穗之禾。
而在这时,前方,天子已经在询问着,一个新丰农稷官,问着他:“卿等平日是如何指导百姓耕作的?”
那官吏很年轻,但谈吐不俗,不卑不亢,只听他轻声禀报:“回禀陛下,臣等平时,按侍中公所编之农书,指导百姓耕作……”
“以赵都尉所授之代田法,教百姓于耕作之时,将田以圳垄分之,又用曲辕犁,深耕土地……”
“其次,便是堆肥、施肥,新丰民间,人畜粪便、尿液,皆有用途……”
“最后便是除草、捉虫,须得勤快……”
“如今,蒙陛下圣德,太孙殿下嘉恩,新丰百姓,村村有渠道,三户之中便有一牛之耕……故一夫一日能耕数十亩之地……”
话虽说的低调,但听者却无不竖起耳朵。
更有无数人,已经将主意打到了这些即将收获的麦子上面。
不知多少贵族,已经打算在下个月新丰小麦开始收割后,就来这里购买麦种。
亩产六石起步的麦种,谁不想要?
价格再高,他们也要吃下!
而官员们,则都对新丰的官吏虎视眈眈,觊觎不已。
因为……
新丰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成功。
很多人都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自己的辖区,复制这新丰的奇迹。
而从新丰这里,请一批能吏良吏回去辅佐自己,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只要能在自己辖区,获得一半像新丰这样亩产和地方政绩,何愁自己不能高升呢?
甚至说不定,可以如李冰父子、西门豹、儿宽一般青史留名,垂于万世……
只是……
这些人看了看眼前的情况,又想了想那位如今远在雁门的张蚩尤,都有些忐忑。
这样挖他的墙脚,会不会惹怒对方?
但想了想以后,这些官员坚定了决心。
不学新丰,不复制新丰的模式,怎么成功?
若不能成功,何以升官?
再说了……
为了黎庶,为了天下,那位张蚩尤就算恼火,又能如何?
尤其是公羊学派出生的官员,已经下定决心,马上就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