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死的不明不白,朝中的臣子们也都不是嘉靖皇帝的自己人;没有人支持他,何况先帝遗留下来的外戚也都还在。
可以说整个皇宫之中,或者是整个朝堂之上,不可不谓前狼后虎。
在这样的情况下,嘉靖皇帝的选择并不多。可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算得上是宽阔的帝王路。
自己现在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
幼年登基,老爹提拔的东林党专政,谁听自己的话?
或许东林党是想做事,但是他们想做的和自己想做的肯定不一样。
如果自己用他们,那么听谁的?
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不做,你能怎么办?
无论是这一次的熊廷弼案,还是自己找来的这个陈可道,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收权。
在朱由校的眼里面,什么东林党、什么阉党,或者是齐浙楚党,根本没什么分别。
之所以对东林党下手,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们现在当权。
如果自己晚穿越几年,当权的是魏忠贤的阉党,那么自己肯定就对阉党动手了。
一方面是朝中正在查办的案子,另外一方面是道统之争,其实朱由校对其两方面都不感兴趣。
朱由校感兴趣的只是收权,就像当初的嘉靖皇帝一样。
嘉靖皇帝登基不久便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
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继嗣”,要求世宗改换父母。
当时观政进士张璁上疏责廷臣之非,提出了“继统”的理论。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名分的争夺,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隐藏在深处的,其实是关于权力的争夺。
在朱由校看来,将嘉靖皇帝迎接到京城的那些臣子,他们想要控制嘉靖皇帝。而嘉靖皇帝不甘心,自然是要反击的。
他选择的反击就是大礼仪,这也是皇帝惯用的做法。
如果在朝政上展开争夺,通常会出现新的问题,致使朝政不能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江山的稳固。这是皇帝不能接受的。
通常情况下皇帝会选择废除皇后或者是更换太子来作为战场。一方面排除不听话的臣子,另外一方面则是选出听话的臣子。
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不是皇帝的名分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站队问题。
这次朱由校干的事情也一样。陈可道的李贽学说,目的就是为了让官员他们争。
自己要用李贽的学说,有反对的官员,就罢黜;听话的官员,就留下。
东林党的结党营私案可以把一些官员直接装进去,不需要去查什么东西,也不需要费心力给他们安什么罪名。
这样双管齐下,可以把权力收回到自己的手里面。
至于是东林党,还是阉党,或者是其他党派,朱由校根本就不关心。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朝堂上的这些人,愿意跟着自己干的,那就留下;否则就滚蛋。
这不是什么党派之争,也不是什么道统之争,就是明明白白的打击异己。
如果非要说,那这是路线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