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关于知府衙门官员配置的相关书籍,顾耀才真正完全搞清楚自已所担任的知府是做什么的。
各府设最高长官知府一人,总领各属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知府以下设有佐贰官同知、通判。同知品级为正五品,尊称同知为“司马”,公文上则用“府丞”;通判为正六品,尊称“别驾”,行文与官名同。同知、通判是知府的副手,但同知、通判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与知府同城办公,为知府的辅佐官,他们分掌府内之政务;第二种属于外派性质,一般派往辖区内重要的属地担任长官。这个,顾耀来到知府衙门的时候,没有来迎接自已的同知、通判是属于第一种,就是与顾耀同城办公的。
当然,外派的同知、通判一般不在州、县,而是以“厅”为驻地。“厅”通常是一些新建的地区,因不便设府、州,乃设厅。厅也分直隶厅、散厅,一把手就是同知、通判。若是隶属于布政司的直隶厅,其级别与知府同;若是散厅,则级别与州、县相同,隶属于府。这点上,顾耀现在所管辖的宁国府没有外派的同知、通判。
书中还对同知、通判进行了其他解释。同知、通判与县丞、主簿不同,是每个府的标配。一般的府都设有一二人、事繁的则有三四人。如果与知府同城,那么同知、通判主要分管粮运、督捕、海防、江防、农桑等事。此外,还有一些同知、通判监管河道,但数量很少,仅有个别。看到这里,顾耀也对自已手下的同知、通判没有来迎接自已的原因大概清楚了,想必自已手下的同知、通判两位也是依靠买官卖官而来的,那背后应该就是有大户了,顾耀想到这里就感觉有趣。
自已才刚刚到宁国府,麻烦事情就一件一件的来了,现在的闹鬼,以及同知、通判给自已的下马威,三个县对自已不服,还有自已未来住的知府衙门情况被其他人摸得一清二楚,以及最棘手的“上忙”税收起义、海边村27人灭口事,把这些都弄完自已才能干最后的落实新广德府的官制统筹了。这知府位置,如果自已是走正规渠道,怕是这个知府的等级怕是能达到“请旨缺”了。
顾耀想到这也只能摇摇头,现在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顾耀继续翻阅书籍,后面就开始介绍知府衙门组织架构了。
知府之下除了同知、通判以外,就是一堂两司一所了,即府堂、经历司、司狱司、照磨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府堂,因为府堂就是知府能作为府最大官的依仗。府堂下设六房三班,即吏、户、礼、兵、刑、工,皂班、状班、快班。
其中,六房中直接与顾耀对接的是典吏,典吏手下则是书吏,但是只有典吏是经制人员,也就是体制的,则书吏就不是。但是因为六房是属于综合部门,单靠配额的书吏是忙不过来的,所以一般都会额外招募其他人员,这类人员叫“贴书”,贴书与书吏的区别就是,书吏虽然不是体制人员,但是他是签订了合同的,但是贴书就是临时工,合同都没有。
书吏规定五年退休,五年内通过考取可以往上升,这些事情是典吏负责,一般情况,知府是不会直接与书吏打交道,知府对书吏的管理都是通过典吏对人员进行“点卯”造册。也就是说,六房并没有专属的各房长官,只有各房小组长,若是上级有什么指令,则是通过典吏下达。
三班指的是站班皂隶、捕班快手以及壮班民壮,均为差役。对此,顾耀的理解就是在前世所看影视剧中,那些青天大老爷在衙门中审理案件时,大堂两侧均站立有官兵,他们便是站班皂隶,负责维持纪律,押送罪犯,执行刑讯及笞杖刑等。捕班快手就是常说的“捕快”,有点类似于现如今的刑事警察,负责搜寻证据,侦缉罪犯,传唤被告、证人等。壮班民壮就好比21世纪的武装警察,所负责的事情便是巡逻城乡道路、城门、衙门、仓库、监狱等要害部位。
除了府堂,之后便是经历司,其中与知府进行对接的一般只有经历,经历下面就是知事,在往下就是书吏。
司狱司,与知府对接的是司狱,司狱下面是狱吏。
照磨所,与知府对接的是照磨,照磨下面就是书吏。
当然,除了上述知府衙署之办事机构及职官外,府之所属机构还有:府宣课司、府税课司、府仓、茶引批验所、府驿、府医学、阴阳学、僧纲司及道纪司,分别管理税收、仓储、僧道等事务。因为这些都不是规定必须设立的,所以顾耀也没有询问许广儒是否有这些机构存在。
顾耀看完这些,便把书放回去,现在自已对于这里还是太陌生,看来把今天闹鬼的事情解决完了,明天最先做的事情就是把知府所有人员看一遍,看看有哪些官员,哪些结构。
顾耀走到窗户边,朝着外面看了看。
站在一旁的明远,疑惑的问道:“少爷,你让我们在房间是是为了什么?”
顾耀返回坐到椅子上,笑着对明远说道:“当然是为了保护我了。”
明远一脸疑惑的问道:“保护少爷您?现在知府里面都是我们的人…”
没等明远说完,顾耀便开口说道:“毕竟闹鬼,不知道会不会附身在其他人身上。”
明远满脑子疑惑,“少爷,我留洋的时候,我的先生告诉我,世界上根本没有鬼。”
顾耀听闻,笑道:“哈哈哈,那我捉一个鬼给你看。”
说完,顾耀便借助书桌昏暗的烛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起东西来。
如果有21世纪的人看见,肯定能一眼看出,这就是简化版的国务院政府组组织架构。
顾耀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着,便起身,又走到书架那,翻阅起里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