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丫喝了粥,检查了一遍家里,发现没少了谁,心里就安定了。
梅氏看到女儿瘦下去的脸颊,心里别提多心疼了。
又过了一天,宋大丫明显大好了,精神也充足起来,又能坐在门口撵鸡了。
宋大郎和梅氏、伍老娘都老欣慰了,一家人打起精神,里里外外忙活着。
巳时中,村里来了辆骡车。
“敢问老丈,这里是宋家台吗?”来人客气地问。
“是咧!”被问到的人也客气地答。
“那请问老丈,宋长河家是哪户啊?”
“哦,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村子中间,你看哪家竹子最多,就是宋长河家了。”
“多谢老丈!”
来人边走边看,见宋家台到处都是荷塘。微风吹来,荷香阵阵,驱走了暑气,心里不由得先对这个小村子有了好感。
等到村子中部,果然看到一座掩映在竹林中的茅草土屋,猜就是宋长河家了。
来人停下骡车,下来敲响柴门。
“有人在吗?请问这里可是宋长河家?”
宋大郎在屋里听到声音,出来一看,竟然是在县里见过的汪郎君。
“汪郎君!”宋大郎惊讶地迎上去,“您怎么……”
汪郎君笑笑,道:“我在县里等了你两天,没看到你,猜你是不是被什么事绊住了,就跟人打听了你。”
能干走商这行的,都是精明人。
汪郎君使了点钱,跟县衙的人一打听,就知道了宋长河的名字。
“于是我就自己找过来了。”汪郎君拱手道,“希望宋郎君不要见怪才好。”
人家都自己从县里找上门来了,宋大郎自然也没有把人赶走的道理,忙把人迎进去。
“家中简陋,还望汪郎君不要嫌弃!”
说句真话,汪郎君因为到处收货,也串家走户走了许多地方,茅坑边的草棚子也不是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