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没事,虽然他也没进攻,但是韩安国根本没有和匈奴人遭遇,离着一百多里地呢,而且韩安国在战前已经明确表态了,不建议打匈奴。
所以若论保全士卒,韩安国比王恢更有资格说。李广,公孙贺,李息等人更没事,他们不过是奉命领军。
刘彻对廷尉署的判决没有异议,王恢被投进大牢等待处决。
廷尉署的判决还没下来前,王恢便已经感觉到不祥。长安最有资格说话的丞相田蚡,而众所周知田蚡喜欢钱。王恢几乎倾家荡产行贿田蚡,求他在刘彻那里说句话,至少留住一条命。
田蚡大包大揽,答应了。
不过田蚡一早就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外甥并不太好说话,所以他不敢去,而是去找姐姐王娡了,告诉王娡到时要怎么怎么说。
王娡和刘彻说,王恢是马邑设伏的首谋,是坚决的抵抗主义者,是匈奴的敌人,把他杀了不等于给匈奴人报仇吗?
刘彻冷冷地看着自己的母亲,王娡被他看得有些心神不宁。很长时间以来,王娡都把刘彻当作听话的乖孩子,但是自从老太太死后,她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法控制住刘彻,更不要提她还想做第二个窦太后了。
刘彻撂下一句话走了,“王恢去打即便战败了,也可以安慰天下人心,他没去打。不杀王恢,无以谢天下!”留下王娡失落,失望的神情。
王恢是可以不死的,这事往小了说无非就是皇帝赦免大臣死罪,而且王恢也不是杀人放火造反谋逆,他的罪行完全在可议的范畴内。
就像景皇帝当年说晁错凿庙墙,“晁错凿的不过是个外墙嘛…”,什么事儿没有;刘彻也可以说,“王恢也是不想让士兵们做无谓的牺牲嘛”。可是刘彻选择把这件事往大了说。
王恢打匈奴是刘彻同意的,王恢不敢打,无论出于何种可以接受的原因,都相当于给了刘彻一耳光。
天下人不会管什么王恢张恢,在天下人看来就是刘彻不敢打。文皇帝景皇帝没有打过匈奴,可是人家从来也没说过要打匈奴。
如果说对匈奴的忍让是孙子行为,文景皇帝是真孙子;刘彻说打又不敢打,是装孙子。
这是刘彻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王恢必死,其用意也不是什么谢天下,而是示警天下:我刘彻对匈奴是来真的。
王恢人头落地的一刹那,汉帝国与匈奴的和平协议自动宣布作废了。王恢之死是刘彻和大汉帝国的宣战书,从此后再没有和亲,再没有忍让,取而代之的是进攻,是铁血军团,是命令与征服。
刘彻在磨刀。
不是砍向匈奴人的,匈奴人不是一把破刀能解决的。
刘彻已经下定决心对匈奴全面开战,这件事太大,所以要全国总动员,上下一条心,号令一出,四方回应,一切围绕打匈奴。
但是这个似乎比较难,至少目前还是这样,恐怕刘彻的号令还没出未央宫就失效了。
刘彻有个障碍,田蚡,刘彻的大刀是砍向田蚡的。
但是田蚡是刘彻的舅舅,碍于母亲,刘彻不太好下手,所以刘彻反而很大方地把大刀扔给了田蚡。只要田蚡伤了人,刘彻便有了理由将其处理掉。
田蚡很上道,和初学拳脚的人总想找人比划比划一样。他还真伤人了,窦婴。
田蚡这个障碍太大了。老太太生前大家都受压制,田蚡还没胆子跳出来,老太太死后,大家得解放,田蚡解放得最彻底,他都做上丞相了。
田蚡的后台自然是太后王娡,田蚡也不仅仅是居丞相位这么简单,他所代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单纯意义上的后族算是这股力量的子集。
我们前文提到过,田蚡这个人有暴发户心态,做丞相后,这种心态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大包大揽,怎么做有存在感就怎么做。一手接过别人递来的钱,一手拍着对方的肩膀,“这事就交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