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眼馋了,看了看萧何,又摇了摇头。估计萧何也不会知道的,大秦也才开始组织火枪军,等愿意卖给身毒的诸侯国都不知道是哪年的事了。
罢了罢了,他还是先跟其他诸侯远交近攻,玩玩刀箭戈戟这些兵器吧。
曹参等人则兴奋起来了,摩拳擦掌,已经开始在嘴上比起了谁用枪最好,打得最准。
争着争着又互相灌起酒来,萧何端着杯子远离这伙人,来到刘邦案前,问:“你没喝醉吧?”
“没,果汁似的,饮不醉。老萧,你要跟我说什么?”
萧何一笑,先说起吕雉。
“你回家乡一趟,不曾从老家带礼物送我,先塞了个女弟子给我替你教?”
“哈哈,不是说了么,火车上遇见,本来是聊着好玩,看是半个老乡才指点两句。后来想着都是要在身毒的人,她以后是长公主身边的女吏,多个关系多条路嘛。人也聪明,就是没什么见识显得有点傻,你替我带一带。”
萧何点了点头,这才说到要提醒刘邦的正事:“你带不走多少人,还是派人回来学新学吧。陛下不会主动让你们学,我看以后诸国的差距,就在这重不重视新学上了。”
刘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谢过了萧何,这是萧何真心关照他才会说的。
大秦的天子确实不强迫诸侯引入新学,一些拒不接受新学的学者也跟着诸侯走了,被他们把握了教育权的诸侯国,引入新学肯定有难度。
天子只强迫什么呢?强迫诸侯国必须使用大秦的文字,官方来往的语言依然必须是雅言,度量衡必须与大秦一致。
诸侯的爵位世袭但并不稳当,若是天子问罪,爵位也是会被削的。至少在大秦仍然强盛压过诸侯的时候,是真会被削的。秦国虽然不会专门远征去削他,但若是诸侯违命,完全可以向其邻国许以好处。
大家应该也很乐意帮天子教训这个不听话的诸侯,然后瓜分他的封地。
之前,朝廷已经宣布了诸侯是否能保留爵位的标准之一,那就是三年一次,咸阳派使者往诸侯国,出卷子考诸侯公子及重臣子侄的常规考试。
对的,又是考试,刘邦痛苦面具。
文字必须用秦国现在的文字,内容则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学说,可以自选一家,使者会带去考题。这是大秦的宽容,并不要求诸侯与大秦保持一致推崇韩非子的“新法家”,但既然是大秦天子封的诸侯,你总不能堕落成蛮夷吧?
远在海外,为了让你们保持炎黄血脉的高贵,大秦才想出这样的办法来督促你们继承祖先的文明。
等那部通史的初稿——哪怕是只有开头的初稿出来,这部史书的内容也会加入考试内容。
诸侯有福了,天子是这样关爱着他们,不忍他们像泰伯奔吴那样被野人同化,从此吴越被视为南蛮呢。
萧何忍不住笑了,安慰刘邦:“你把儿子教好就行了,又不用你去考。”
“我那个小小的新丰国哪有人教,还不是得我先学了再教。我……”刘邦骂了一串丰邑脏话,骂得很脏,萧何一本正经地捂住了耳朵。
非礼勿听,非礼勿听。
最后刘邦说:“还好我把四弟叫去了,他年轻,让他学了教。”
嬴政就没有他们这么悠闲了,战事将启,他再想着分事务于臣下,这个时候也要操心许多方面。
如今军心可用。已经在先前战事中立功的秦卒分到了闽浙的土地,不过不需要他们前去耕种,实际上他们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地,朝廷将这些土地集中开垦,所得的钱粮交税之后,再拨给他们。
一下子取消军功授田的制度那就太急了,秦卒并不是个个都能读书识字,长久以来从军立功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一下说立功只给钱不授田了,恐怕他们转不过这个弯,会严重打击士气。
如此,其实还是给钱粮,但是在这些朴实而单纯的农户子弟们看来,国家仍然给了他们地,还不用他们承担天灾的风险,多好啊。
真遇灾不给钱粮,也不用他们亏了种子钱,他们总归是不亏的。
这个政策也有隐患,田地不在这些秦卒手上,官吏上下串连很容易贪污。但两害之中斟酌,嬴政决定将这个过渡的政策在自己手上完成。
目前那些地刚开出来不久,有的种粮,有的种甘蔗,有的种果树。前者还没有见利,后两者略有盈余,但钱粮已经发给了立功士卒,总的还说国库还是亏损的。
不过这保持了秦军高昂的士气,只是提前预支了钱财而已,嬴政粗略地算算,肯定比历史上的耗费少,将来这些划为官田的土地出产还能补回来,纸面上算的话并不亏。只不过他也明白了,吏治的问题存在了数千年,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不是他或者任何人敢夸口说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他这个时代监督是一件比后世更难做到的事,所有的环节都应该设计得尽量简单。
后世如何且不论,他这个时代,越复杂,经手人越多,越容易被人从中牟利。
这看起来很不错的军功授田财政转移,也只能是临时过渡的政策。
要把这临时过渡的政策维持住,就要皇帝亲自盯着,不时敲打,不时交叉派人检查。这种情况肯定不能持久,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后,应该很长时间内不会再有战事,嬴政打算趁那个时候讨论军功爵制的改革。
这都是远景,近处最大的变动,就属火枪军的成立了。
曹参等人知道自己要入火枪军,除了他们之外,蒙氏、王氏、冯氏等军中宿将朝中重臣的家族,都有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