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的里正叫做林清怀,要说这林清怀一家,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良禾村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底细。
无它,林清怀和吴正贤一样,都是里正,底下都管着几个村,家世背景相当不说,职业也相同,两人素来互相看不顺眼。
两家也隐隐有攀比之意,他们家的二儿子和吴正贤家的小儿子在同一个书院读书,成绩排名不相上下。
梁崇懂了,这是两个周瑜和诸葛亮互相打擂台的故事。
当然,是乡村低配版。
得知林清怀的品行还行,以前也没有做过什么欺压百姓的事情,梁崇这才放下心。
但也不能放心得太早,说到底,一切都只是几人的猜测而已。
若是到时市面上只有两家人卖韭黄,梁崇还是单门独户的一个人,吃亏的肯定是她。
索性有了第二家,这韭黄也卖不上价了,自己这边又只有一亩地的产量,不如用来搞一点别的事情。
梁崇随即心生一计,并找上了里正吴正贤。
经历松树村和卖羊肚菌两件事后,梁崇深感不能说话的不便,便做了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碳笔随身带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遇到识字的就写给他看,遇到不识字的,连比带划,别人也能猜出大半来。
不过仅针对不太熟的人,相处久了,大家也能明白梁崇在表达什么意思。
一开始和吴正贤对话时,梁崇还需要达亚尔翻译,交集多了,现在两人基本已经能无障碍交流。
“什么!你愿意将韭黄的种植方法无偿分享给村里人?”梁崇第一次在吴正贤的脸上看到震惊的表情。
这韭黄他当然知道,小儿子还领着他去吃了一回,没想到是梁崇种的。
他只知道梁崇在搞温室种植,但具体是什么,还真没有了解过。
没有人会把自己赚钱的方法拱手让人,吴正贤随即问她为什么想这样做。
自认识这个人的第一天起,梁崇就知道他是个圆滑的,虽然不够廉洁,但捞点油水也是张弛有度,没想到他还有控制不住表情的一天。
梁崇解释,自入村以来,里正和村民都帮了她许多,再加上看见刚下山的熬古人和白柔人都暂时没有什么谋生的技能,所以想将方法教给大家。
这种蔬菜虽然不值多少钱,但也是她的一点微薄的心意。
接着梁崇又说了林清怀一家在卖韭黄的事情。
听完,吴正贤的脸都黑了,当即骂道,“这林清怀,真是老脸都不要了,净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梁崇明白,吴正贤未必不知道林家的种植方法是自己寻摸到的,并不是来自己这里偷的师,只是带入了一些私人恩怨,硬要给人家扣帽子而已。
梁崇识趣的没有多话。
吴正贤过了骂人的瘾,才回归到正事上面,他也算是一个老狐狸了,自然知道梁崇说的那番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不过他没有点明,毕竟梁崇愿意将方法分享出来,也是一件为村民谋福利的好事。
凡事论迹不论心,梁崇已经比大多数的人要慷慨得多。
最主要的是,自从乌拉尔人搬下山后,新知府出台的政策是一项接着一项。
刚开春的时候,还召集各村的里正去开了一次会。
会上言明,今年是搬迁的第一年,年底各村要进行搬迁居民的收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作为里正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吴正贤正愁不知道怎么提高这几十户人家的收入呢,梁崇恰好就送来了好方法。
哼,不是要卖菜吗,他们全村都种上韭黄,气死林清怀那个老匹夫。
喜欢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