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玦本打算在二房门前哭诉一把,装装可怜,赢点舆论同情的,无奈敌不过二房赵琇的利口,围观群众又不配合,他只得甩下狠话,就带着随从们扬长而去。他刚刚才知道儿子原来不住在宗房,现在还是先找儿子教训一顿是正经。
门前众人散去,但议论声不绝,想必今儿这一出,很快就会传遍全县,成为人们口中的八卦素材了。赵家刚刚才因行善得了好名声,不想马上就受了赵玦这无赖的连累,即便自身行得正,坐得正,好名声也定要打折扣的。赵璟担心地看着赵玮与赵琇兄妹,欲言又止,末了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劝他们:“他是个混人,别在意他说的话。太子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会为了他这样的卑劣小人,怪罪叔祖母和你们兄妹的。”
赵玮倒是很淡定:“没事,我们不担心,璟大哥且回去吧,跟煜大伯父商量商量日后怎么办。煜大伯父把赵泽给赶出来了,赵玦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况且他若想重回宗族,少不得还要再来骚扰宗房与众族人。”
赵璟想想也是,连忙辞了赵玮兄妹,匆匆回家去了。赵玮带着妹妹回到家中,让门房把门关上,脸色就沉了下来:“太子殿下怎会看重赵玦?这不可能!”太子殿下的亲兄长广平王为了维护赵家二房,与赵玦早就结了仇,况且赵玦又不是什么出色的人才,京城那么多人可派,为何偏要派赵玦来?
赵琇也觉得是这样,但她更关心别的事:“太子不是要明年开春才南下吗?用得着这么早就派人来打点?”
赵玮眉头一皱,也觉得有问题,便与妹妹一道去寻祖母张氏,将方才发生的事一一说给她听。
张氏听完后,先瞪了赵琇一眼:“你说去帮你哥哥骂人,就真的骂了?还在大门口当着这许多人去骂,也不怕别人笑话!即便你有理,叫人听了,也未免嫌你太过厉害要强了。你是大家出身的女孩儿,何必跟那种人吵闹,没得失了身份?!”
赵琇有点想笑,觉得张氏这话虽然是在怪她,却比她先前骂赵玦还要更恨些,似乎赵玦连跟她吵闹的身份资格都没有了。她便乖乖认了错:“孙女知错了,方才听那人嘴里说得那样难听,忍不住就插了嘴,若由得他在门前继续演戏,还不知要叫围观的人看多少好戏呢。”
张氏叹了口气:“幸好早早开了宗族大会,把他们一房都给逐出去了,否则他这样当众唱念做打一番,我们赵家在奉贤还有什么脸面?他们真以为这里是乡下,街坊邻里就见识少容易糊弄了?”
她又对赵玮道:“太子殿下南下,本应是明年春天的事,即便要派人提前来打点,也该是心腹之人,至不济,也得是朝廷命官,奉了皇命到此。怎么看,也不象是会轮到赵玦头上的,里头说不定有内情。你们也不必担忧,广平王知道赵玦底细,不会重用他,太子殿下自然也不会瞧他顺眼。兴许是他品阶太低了,太子殿下只知道管事的人是谁,对底下的小卒子就不甚留意了。赵玦又是提前过来打点的,说不定是想趁我们不知内情,要借太子殿下的势耀武扬威来了。”
张氏这话虽然只是猜测,但从事后来看,还真有几分靠谱。从那一日开始,赵玦就不停地出现在赵氏宗族聚居的街道上,今日去宗房,明日去三房,后日……几乎把二房以外的每一房都拜访过了,当然,只限嫡支家主。他上门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废除两年前将他这一房逐出宗族的决议,让他家恢复二房嫡长一脉的身份,为此对族人是威逼利诱,双管齐下。
若他找的是那些旁支末系的族人,兴许还真有人会动心,但各房嫡支皆体面富足,便有些傲气,本来就跟他与牛氏因为归还族产一事闹得很不愉快,双方几乎撕破脸皮,现在说一句既往不咎,就以为他们真的愿意低头了?若是赵玦有爵位在身,大家兴许还会屈服,可一个靠关系上位的六品武官,谁把他放在眼里?这几年各房都有子弟读书科举,举人都有两位了,秀才好几年,前途大好,日后不愁没官做,又都与二房关系融洽,谁耐烦跟个端着架子自以为是的赵玦打交道?
威逼?赵玦的威在哪里?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受到太子看重,好歹也让大家瞧见了太子的态度再说。
利诱?外六房不用说,做生意抱紧了二房的大腿,一年少说也能赚上几千两,其他几房沾光的也不少,许多人现在还欠着二房的银子呢,免息的!赵玦真有心要利诱,也得能拿出可以盖过二房好处的利来。光嘴上说说,出手却小气,谁家还缺那点银子不成?
赵玦只觉得这些族人软硬不吃,都快要吃死了。从前他祖父赵郡公还在时,这些族人见了他都只有巴结的份,他都不耐烦应酬,他们还要凑上前来奉承,真真烦死人,如今见他家没了爵位,就变了嘴脸,势利得无耻之极!如今他用得着他们,才愿意放下身段与他们说话,等他将来得了势,看他怎么教训这群势利小人!
他上门去找了奉贤知县陶澄,摆明了自己的身份,要陶澄去为难那些不知好歹的赵氏族人,还暗示只要陶澄配合得好,他一定会在贵人面前为陶澄多说好话。这“贵人”二字,他说得含糊,没有明说是哪一位贵人,但不知内情的人听了,就会觉得他指的是新封的太子。
陶澄本就是书生脾气,又一向是受到重点培养的阁臣苗子,怎么可能被赵玦三两句话,就说动了?他反而很不客气地说,自己才是奉贤县的主官,文武有别,赵玦即便是奉皇命前来办事,也不该干涉地方事务。至于升官之事,陶澄说:“本官对自己的能力与政绩有信心,就不必赵大人操心了。”说完就端茶送客。
赵玦走出县衙时,脸都是黑的。在外头马车上等候的赵泽见了,害怕地缩了缩脖子,才大着胆子说:“父亲,儿子早就劝过您了,陶大人不会买账的,您……”
“住口!”赵玦狠狠瞪了儿子一眼,“我做什么事,还用得着你来教么?!”
赵泽噤若寒蝉,只觉得背上、臀上才挨打不久的地方都在隐隐作痛。
赵玦沉着脸想了想,便下令:“你回住的地方待着去,我要上知府衙门一趟!”转身就上马走了,还走了一行随从。赵泽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张张口,脸耷拉下来。
他的丫头跳下马车,小心将他扶回车里,问:“哥儿,租的房子眼看着就快到期了,您又要请大夫治药,大爷没留下银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赵泽叹道:“没法子了,只好悄悄儿去寻柳姨娘,请她先借一点。等父亲办完正事,自然就会把我们带上的。”
发生在县衙里的这段小插曲,陶太太很快就告诉了张氏,还对她道:“今日瞧那位赵大人的去向,似乎是往府里去了,也不知是不是还有后手。我们老爷不放心,让我来送个信,老夫人千万提防着些。他敢上衙门来支使我们老爷,想必是有点底气的,却不知是仗了哪一位的势。”
张氏见陶太太眉间隐约有些忧色,便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笑了笑:“你不必担心,我虽然也不知道他仗的是谁家的势,但总归不可能是太子殿下就是了。他不知是走了什么门路,得了这个差使,但上头必然还有上官,否则以他的资历才干,哪里能担得起这样的重任呢?”
陶太太对朝廷里的事只是一知半解,却知道赵家二房有郡公爵位,想必与京中也有联系,听到张氏这么说,心也定了些,遂笑道:“老夫人说得是。我们老爷只听说,这次太子殿下南下,负责随行护卫之责的是一位洪将军,品阶与资历都与那位赵大人不可同日而语,想必这赵大人只是办事的人之一。只要我们老爷不出差错,便是得罪了他,也是无碍的。太子殿下仁和贤明,自然能分辨谁是谁非。”
“洪将军?”张氏想了想,“我怎么不记得朝中有哪一位将军姓洪?难道是军中后起之秀?”
陶太太讶然:“是一位洪文成将军,听说还是老郡公旧部,想要到老郡公墓前祭拜,才抢了这趟差事下来,老夫人竟不认得?”
“洪文成?原来是他……”张氏心中一动,记得这洪文成向来与赵炯、赵玦父子那边更亲近些,那年她将赵炯弑弟之事通知亡夫旧部,事后偶尔也跟那些人有书信往来,其中就有仍在辽东驻守的旧部告诉她,赵玦在锦州,时常受洪文成照应,甚至他短时间内连升好几级,也跟洪文成脱不了干系,相比之下,洪文成对奉贤这边就非常冷淡了,每年过年,连个请安帖子都没有。张氏虽然不知道这洪文成是否跟颖王府有关系,但也知道他定是偏着赵炯一脉的,算来也是仇人。
这样的人居然成为太子这次南下上海的护卫统领……
张氏的脸阴沉下来,陶太太不知她在想什么,有些茫然。一直老实坐在边上不说话的赵琇便问她:“陶太太,太子不是明年春天才来吗?他是来视察重修后的海傍大坝的吧?可现在因为大雨和救灾,大坝修整工作耽误了一个多月才重新开始,还远远未完工呢,怎么太子就说要来了呢?”
陶太太忙道:“太子确实提前了行程,日子虽还未定,但听说最迟腊月就要过来了。这次来,倒不是为了视察大坝重修之事的,而是为了上海知府前些时候递上去的一个奏本,说是当年海傍大坝的工程有问题,上海连年多雨成灾,大坝不但不能拦截海水,还出现了多处裂缝,以致雨水一下,海水便倒灌农田,又以今年灾情最重,民不聊生,百姓卖儿卖女,易子而食,饿死者众。当年大坝是广平王查验后说没问题的,知府大人这一本上去,朝廷免不了要追究广平王失职之罪。太子殿下为兄请命,才决定提前南下,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广平王殿下一个清白。”
张氏又惊又怒:“什么?竟有此事?!”
赵琇心下也十分着恼:“这叫什么话?!谁易子而食了?谁饿死了?我们本地人怎么没听说过?八九年前修的大坝了,今年都明说了需要修补的,怎么坝上有裂缝又成了广平王失职之罪?还有,海水倒灌的情况很严重吗?明明是排水不利,才造成雨涝成灾的。我们奉贤排水做得好,洪水很快就退了,又有富户施粥舍米,跟两年前比起来,灾情并不算严重。知府大人这个奏本,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陶太太也叹了口气:“我们老爷也是这么说,其他知县私下也有议论,可知府大人先斩后奏,一意孤行,我们事后才得知,也没法拦了。只能等太子殿下来了,再将实情上禀。”
赵琇皱着眉头,想到上海知府跟朱丽嫔、六皇子的关系,难不成他们这是另有所图?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