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喆学也是心有余悸。一是后怕林冬被催眠至差点自杀的地步,二是罗家楠瞅见祈铭被打的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描述的那样,好险拿他祭了山神爷。亏他脑子机灵,背起祈铭就往山下跑,罗家楠才勉为其难地把这顿暴揍给他挂上。话说回来,这下欠那两口子的更多了。以前只是自家大舅哥欠的债,现在又加上自己老婆欠的,他唐喆学这辈子作牛作马都还不清了。
看林冬开始往身上套衣服,他问:“要叫岳林和英杰他们过来讨论下案情不?”
“明早吃饭时再说,我先理一下思路。”
林冬也只是套了件衬衣,然后坐到桌边打开笔记本电脑,回顾案件资料。现在有证据指向凶手为女性,那么之前看资料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疏忽了,重新复习一遍,看有没有突破口可找。
唐喆学看了眼手机,劝道:“十一点了,先睡吧,早起再看。”
“没事,我不困,你先睡吧。”
“你不陪着我,我睡不着。”
稍稍侧头,林冬用“你够了啊”的眼神斜楞着他——又不是吃奶的孩子,还得要人陪着睡,再说一张单人床挤俩大老爷们,半夜谁去地上?
实际上唐喆学就是借机耍个赖,眼见阴谋破产,老老实实闭眼睡觉。没法跟林冬比,一熬一通宵,睡个把小时起来还能精神抖擞的。要不人家是学霸呢,别人的一天是二十四小时,林冬?能过出三十六小时的节奏。
早晨五点半,唐喆学被生物钟叫醒。侧头看向旁边的单人床,见林冬正安稳地睡着,他蹑手蹑脚爬起来洗漱,完后去隔壁把岳林拎起来晨跑。文英杰就不叫了,那孩子踏踏实实活着都不容易。
到大学城门口再折返回宾馆,一口气跑了七公里,给岳林累的,呼哧带喘。虽然他也经常晨跑,但一般都是三公里以内的事,主打一个追逃犯能比对方多坚持一米就算胜利。其实悬案组一般不跟嫌疑人追跑打闹,有潜逃十几二十年的那些个嫌疑人,头发都白了,甚至有的都拄上拐了,你让他跑他也跑不动啊。
但岳林偶尔会被重案借调,那地方不光尸体新鲜,嫌疑人也新鲜。跟刚网上来的海鲜似的,活蹦乱跳,一个不留神“嗖”的窜出去十好几米远。搁罗家楠的话来说就是“最特么恨这号的,跑又跑不过,还非他妈来这么一出”。所以他得练,不然追嫌犯时连号称“重案小白脸”的欧健都跑不过,可太丢自家领导们的脸了。
上楼冲完澡,唐喆学把林冬叫起来下楼吃早饭。宾馆条件一般,没餐厅,得出去吃。四个人选了家沙县小吃,正好坐一桌,林冬本想趁着早晨人少时沟通下昨晚的发现,结果刚坐下就看吃早餐的人接连不断的涌入,只好吃完回屋开小会。
吃完饭回屋开会,文英杰听林冬说现在目标嫌疑人的方向转向女性了,问:“那之前从陈主任那拿到的人员名单,还查不查?”
“查。”林冬笃定道,“也许是这些人的妻子、女友发现丈夫或者男友和死者有不正当关系,对死者实施打击报复所犯案件。”
文英杰认同点头。不管是悬案还是现案,只要锁对了作案动机,这案子就算破一半了。根据现场勘验,确实有打斗的痕迹,但死者周围都是倒伏的农作物,案发之后又下过一场雨,导致痕检未提取到有效的鞋印。又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把目标嫌疑人定为了男性,所以案子必定走进死胡同。
——可叶蕙为什么会死在农田里呢?和凶手一起过去的?
这不光是文英杰的疑惑,也是当年查办案件的侦查员的疑惑。他们走访过周边,确认案发现场没有公交车经过,大学城里的中巴也不会往那个方向开。死者不会骑自行车,要么是徒步走过去,要么是搭凶手的车。
“我认为,她是搭凶手的车过去的。”林冬提出自己的推测,昨儿夜里复查卷宗时得到的灵感:“根据卷宗上的记录,案发那天一直在下雨,但死者被发现时,雨伞是折好放在包里的,说明她没有在户外行走。”
“她是吃完晚饭从家里出去之后,一夜未归,她妈妈才报的案,也就是说,凶手的车在楼下等她。”
唐喆学说完又朝林冬苦笑了一下:“事隔十九年,咱不能指望还有目击者看到她当时上了什么车吧?”
确实没指望,而且叶蕙当年住的房子已经拆迁了,里面的住户早已各奔东西。所以还是得先集中精力去查目前已有的线索:明光学院校徽,以及,和叶蕙有过金钱或肉体往来的男人。
“行,那就这样,二吉,你带岳林去明光学院要资料,我和英杰去一趟辖区分局,看还能不能找到当年参与案件的老警员问问情况。”
分工明确,四人兵分两路。车林冬开走,反正去大学城那点路,唐喆学和岳林走着就能到。到了辖区分局,林冬找负责人说明来意,对方认真琢磨了一会,打电话叫上来一老警员。
老警员叫李能,是参与侦办过叶蕙案、目前唯一还在职的警员。刚过四十五岁,现职为督察。文英杰和督察打的交道少,就之前因为荣森的事情被问过话,要不是看在他有病的份上,估计少不得像秧客麟那样随传随到。
林冬是经常和督察交锋,基本没什么愉快的回忆。不过这次不是人家查他,是他为了查案子而来,所以谈起话来气氛还算轻松。李能说,案发时,他刚从部队退伍回来就业安置到管片派出所,主要工作是维持现场治安和后期的周边排查走访,接触的也不是什么主要人物,对于案件本身了解不多。倒是有件事令他记忆深刻,就是当时叶蕙的营业室主任,杨成功,去现场认尸体,刚进警戒带,只看到死者的脚就“咕咚”一下坐地上了。
也算是正常反应,头回进案发现场见着尸体的,腿软的不在少数。但林冬的关注点比较剑走偏锋:“你还记得,他进去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么?”
李能视线微怔,努力回忆了一番,不怎么确定的:“他好像是说……怎么死了?”
“是‘怎么死了’,还是,‘怎么死的’?”
林冬着重强调了一下。面对突发死亡,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怎么死的”,意为“发生了什么事”,如果问的是“怎么死了?”,那么有可能代表此人对死者死亡这一事实存在质疑。那么什么人才对死者的死亡存疑?是潜意识里只相信死者还活着的人。比如,死者的至亲,或者,对于某些事部分知情却只是道听途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