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交锋中,湘军郭松林部遭受重创,其首领郭松林更是身负重伤;而淮军张树珊部则遭遇更为惨痛的命运,张树珊不幸命丧沙场。
这般辉煌耀眼的战绩,即便是昔日强大无比的太平军也曾鲜少能够企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一经传出,瞬间令整个战场为之震动,东捻军的威名如雷贯耳,声威远播。
就在此时,远在西北战场上的西捻军同样捷报频传。
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接连击溃了乔松年和卜达所率领的军队。
此前,乔松年和卜达二人原本在河津一带已被赫连城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然而,他们并未就此罢休,而是迅速重整旗鼓,并联合晋省的团练以及驻守当地的营兵。
不仅如此,还得到了新支援而来的新湘军萧德扬所统率的一万五千名精锐兵马。
经过一番整合,这支联军汇聚成一支规模庞大的四万之众,其目的不言而喻,正是要抵御来自西北的各路起义军势力,特别是实力强劲的马岱一军。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西捻军竟然出人意料地选择直接挥师北上,完全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最关键因素,无疑是那腐朽无能的清廷以及那位刚上任不久却胡乱发号施令的秦省巡抚乔松年。
由于他们的昏庸指挥,使得原本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当时的清廷心急如焚,一心想要迅速取得胜利,完全没有考虑到奋战在前线的湘军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他们接二连三地向乔松年下达催促进攻的指令,仿佛战争的胜负只取决于速度而非策略与实际情况。
乔松年接到这些命令之后,自己也是倍感压力,但他只能无奈地将这份压力传递给下属卜达。
于是乎,卜达便陷入了一种极度痛苦且绝望的状态——他明明清楚这场战斗胜算渺茫,甚至可能一败涂地,但军令如山,他根本无从违抗,只得硬着头皮出战。
就这样,在诸多棘手问题的交织影响之下,由湘军和晋省团练拼凑而成的这支部队,其命运已经岌岌可危。
即便没有强大的西捻军前来主动攻击,内部的混乱、士气低落以及各种矛盾都足以让这支部队分崩离析、自行溃散。
毫无疑问,这场战役的结局从一开始似乎就已注定。
时间来到了二月初,晋省的湘军终于还是与来势汹汹的西捻军在侯马一带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会战。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清末起义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