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长宁合上卷宗,手指灰扑扑的,“天色尚早去吧。”
江叶红从怀里掏出帕子递给巫长宁,其实他是想自己给巫长宁擦得,碍于苏禅在跟前只好作罢。
巫长宁笑笑,擦干净手指的灰折好帕子放在怀里。江叶红脸一下红到了耳根,不自在地挠挠头,左顾右盼的。
苏禅叹了口气大步走出卷宗室,“一时间真不知道谁才是案子的主导。”
江叶红不是听不出苏禅这话的意思,更加不好意思起来,抬腿就要给他一脚,苏禅跑得快,江叶红踩了个空。
誉清郡王的儿子李江住在福满街的最东边,据说他喜静不爱外出,所以才选了这么个偏远的宅邸。
苏禅来的时候李江还在抄书,相较苏齐胜而言李江更像个文人,举手投足都一股文人之气,“今个儿什么风把我们小将军吹来了?”
苏禅跟回自己家一样,直接跳上台阶,“李叔好,怎么不见钟云哥哥?”
李江乐呵呵捋着花白的胡须,“年关将至,礼部很多事要忙,这几日回来得晚。这两位是……”
李江看向江叶红和巫长宁,江叶红行礼,“属下六扇门捕头楚非见过李将军,这位是我们六扇门的仵作阿若。”
李江笑声又大了几分,“原来这就是享誉京城的第一名捕,如今京里谁人不知楚捕头的大名,六扇门的仵作都是一等一的奇才,公子年纪轻轻就有此作为必然能成大器,都快进来坐。”
李江是个和善的人,很健谈,言辞幽默,“都说楚捕头无事不登三宝殿,登门了一定是为案子,楚捕头这次造访我府上又是为了什么案子?”
江叶红道,“还请将军恕罪,属下此来是想询问二十年前誉清郡王府大火一案。”
李江有些惊讶随即又有些惆怅和难过,长长叹了一口气,“二十年了还有人记得这桩案子,唉,没什么不能提的,我反倒是希望有人提,当年这桩案子就被搁置了,这些年也一直郁结在我的心疼解不开。”
陈年旧案,一时间江叶红也不知道从何开口,为难地看向巫长宁。
苏禅撇撇嘴,“楚捕头一路走来口干舌燥,必然说话不方便,阿若你代他问好了,免得说不出话来浪费大家的时间。”
苏禅及时给江叶红解了围,但是话怎么听着怪怪的,苏禅接着说道,“李叔,阿若是京城第一女仵作柴青青的儿子。”
李江大惊,“柴青青的大名如雷贯耳,她聪慧无双,正义凛然,帮无数人沉冤得雪。公子不必多礼,尽管问就是了。”
化蝶18
巫长宁起身行礼表示谢意,“多谢李将军,还请将军详细说说为郡王贺寿请戏班一事。”
李江先叹了一口气,幽幽说道,“先父平生没什么特殊的喜好,就是爱听戏,尤其梁祝这一出戏,是先父最爱的一出,全是因为这出戏是我母亲最喜欢的一出,母亲病逝后父亲就爱听这出戏,其实提议请思音戏班来唱戏是我的主意。”
李江说起此事眼角的皱纹也深了,“父亲喜欢听常留仙唱得梁山伯,柳莺唱得祝英台,可惜两人闹僵之后就再也没同台唱过梁祝了,我寻思着若是能令这两位名伶同台演出必然能得老人的欢心,于是我就找班主说了这事,在戏班角大于人,班主也拿这两位没办法,就在我以为不可能的时候遇见了思音戏班现在的班主段洪波,他那时候还是戏班的武生之一。”
巫长宁倒是没想到会听到段洪波的名字,“难道是段洪波促成了常留仙和柳莺同台唱戏一事?”
李江点点头,“没错,正是段洪波,虽然我听闻柳莺和段洪波二人打算成婚,段洪波能说服柳莺倒是不意外,但是段洪波又是怎么说服常留仙的就不得而知了,其实现在想想也不是没有可能,段洪波是常留仙的徒弟。”
不管怎么说段洪波确实促成了常留仙和柳莺同台演出,当时可谓轰动一时,传为佳话,为此李江给了段洪波一大笔银子,段洪波也承诺一定让誉清郡王风风光光的过这次大寿。
寿宴当日京中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高朋满座,此等风光艳羡旁人,白天的时候大家来贺寿,饭后就唱过了,见大家如此意犹未尽李江又给戏班加了钱晚上接着唱,那天也是奇怪极了,白日万里无云,不冷不热,到了傍晚开始刮风,一阵一阵的,中午宴席上众人喝得微醺都没当回事,李江也没当回事。
夜幕一落,众人把酒言欢,许久未这么热闹过了,郡王难得如此开心,李江也开心,酒菜管够,尽量把所有人都招待的开开心心。
两位名伶先唱了两场,开始唱梁祝的时候有些起风了,这时众人早已喝得差不多,有些人甚至喝醉了,酒过三巡什么人都得迷糊三分,以至于风越来越大也无人在意。
戏台上常留仙和柳莺演绎着凄美的爱情,戏台下众人为之沉醉落泪,到了化蝶的高潮阶段,戏台上用以装饰的红纱锦缎跳出了火苗,风一吹火迅速引燃了戏台上所有用以装饰的红纱,幕布也跟着烧了起来,众人这时才发现着火了,一人喊“着火了!”
许多人还微醺着沉浸在戏曲中,反应过来的时候大火已经包围了整个戏台,戏台下的人乱做一团,人本就多,你推我,我推桌,酒水碗碟撒了一地,大火如决堤的洪水迅速席卷了整个郡王府的后院,人仰马翻,哀嚎一片。
救人来不及,救火也来不及,兴许都喝多了,脑子不够用,腿脚也不够用,即便动起来也会撞到另外一个人,人撞人,桌椅乱翻,人声嘈杂,根本辨别不出呼喊声,偏偏这个时候天也不怜,起风了,火势随风肆虐,郡王府火光滔天惊动了巡防营,好在大火最后是熄灭了,可郡王府死伤惨重,其中有些朝廷要员也丧生火海,郡王府一时间遭人非议,从前记恨郡王的人也借机生事,说誉清郡王奢侈过寿才有了如此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