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陛下 我还要 > 第139章(第2页)

第139章(第2页)

工部侍郎汪一松同样面色阴沉,他忧虑重重地指出,林小风借助传媒的力量,一方面极力推崇自行车的普及,另一方面却又恶意贬低玉光瓷的价值,这样的手法亟需强有力的反击。姜子文眼神凌厉如刀,果断下令工部必须在次日于各大报纸刊登澄清公告,并特派专人彻底调查京都各大典当行内的玉光瓷流通情况。要知道,那一枚枚凝聚着工部智慧与精湛技艺的玉光瓷,正是经由京都赫赫有名的各种当铺渠道流向达官显贵之家。

姜子文下定决心,不仅要亲自找林小风清算这笔账,更要当面揭穿和谴责他那阴险的手段,指责他无视靖江律法,甚至考虑直接觐见靖江帝,展开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决,誓死制止林小风打着发展研究院的幌子,肆意践踏工部辛苦树立的良好形象。而汪一松则建议不要一味纠缠于与林小风的口水战,对此,姜子文虽然心中惋惜,但他感到一丝安慰,因为在遥远的阳曲县,工匠们仍旧埋头于炉火之间,专注于手里的活计,外界的纷纷扰扰丝毫未能动摇他们的专心致志。

与此同时,在自行车展示销售点,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激动与好奇的气息。林小风与李德贤悄然混在其中,眼前呈现的自行车销售热潮可谓空前,之前的种种宣传活动效果显著,大量试骑者争相购买,特别是那些刚刚获得三轮车购买资格的市民,个个摩拳擦掌,热情满溢。孩子们则被一款造型奇特的扭扭车牢牢吸引,尽管售价高达五十两银子,仍然引来众多家庭流连忘返。林小风微微一笑,对李德贤低声细语,指出这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更是唤醒人们心底对童趣无邪岁月的美好追忆,未来的孩童们会因这份快乐而对生活满怀感恩。然而,李德贤忧虑,仅售五钱银子的自行车如何能在市场上与价值不菲的玉光瓷瓶相抗衡。林小风从容回应,只要首批自行车成功打开市场,人们一旦体验到其便捷实用的优势,疑惑自然就会消退。他还巧妙地将自行车销售与“爱国”理念捆绑在一起,宣布部分销售收入将捐献给边陲贫困地区的人民,购买自行车被视为行善积德之举,这种深谙民众心理的营销策略,必能激起更多人的购车欲望。不仅如此,林小风早有准备,已联络各地佛寺道观共同参与宣传推广,尽管李德贤对此举的实际作用抱有怀疑。

林小风进一步透露,自行车销售收入将专款专用,投入到阳曲县的建设之中,当李德贤质疑阳曲县是否真正属于边远贫困地区时,林小风狡黠一笑,解释宣传手法有时不必拘泥于绝对的真实,更何况自行车是以成本价出售,后续推出的三轮车也并无牟取暴利之意。待时机成熟,自行车制造技术将会公诸于众,鼓励民间自行复制改进。李德贤机智地提出在京都与阳曲县间组织一场盛大的自行车拉力赛,冠军将获得百两银子的大奖,奖金由他个人承担。林小风对此积极响应,并建议增设多个奖项,同时举办一场自行车技术创新的改装大赛,对杰出贡献者给予丰厚奖励。两人热烈讨论之际,一名锦衣卫急匆匆赶来,告知林小风,工部已派人正式邀请他前往协商相关事务。林小风表情不变,显然已经预料到这一回合的较量即将升级。

黄昏的光线斜斜洒在老旧的公房内,姜子文的身影在这朦胧中显得格外焦躁,脚步来回踩踏着地板,像一只被围困的猛兽在狭小的空间里不住地挣扎。午后的静谧被《北廊日报》一篇极具煽动力的文章打破,它如燎原野火般迅疾传播开来,引得大批市民蜂拥至典当行门前,要求退还他们曾视为珍宝的工部心血之作——玉光瓷。这个突发状况让姜子文陷入了一片左右为难的沼泽地,眉宇间的皱褶宛如山川沟壑,承载着他飞快转动的思绪,寻找突破僵局的出路。

正当此刻,门外传来通报,李德贤陪同林小风一同踏入了这压抑的空间。林小风脸上挂着淡然的笑容,步履轻盈,似乎外面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他悠然发问,试图探知到底发生了何等大事。姜子文尽管内心波澜起伏,但仍保持着表面的庄重,微微躬身之后,以严肃且略带压抑的口吻质问林小风,谴责他利用报纸媒介对工部呕心沥血打造的玉光瓷进行了无情诋毁。林小风面对指责,神情依旧从容不迫,反问姜子文有何证据证明他的指责。

姜子文再也按捺不住满腔怒火,猛地抓起那份引发争议的报纸,重重拍在桌面之上,手指逐一指向那些挑衅的文字,声音中夹带着愤慨:“这是对玉光瓷品质与荣誉的恶意侵犯,是对靖江律令的公然亵渎!”林小风尽管面临姜子文的猛烈攻势,仍坚称自己与此事毫无瓜葛,不曾授意任何报刊进行类似报道。

李德贤作为现场的见证者,适时挺身而出,为林小风澄清事实,确认林小风并未插手此事的策划与执行。然而,姜子文对这样的辩护不予接受,固执地认为林小风应当为此造成的损失负责,强调二者之间的竞争必须基于公正原则,否则,即便是林小风在赌约中获胜,但如果胜利的基石是不公平的手段,那么研究院的成立也会失去民心的支持。

林小风听罢,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决定转身离去。姜子文眼见其身影即将消失在门扉之后,不由得心跳加速,伸出手臂试图阻止,言语中透出警告:“林小风,若《北廊日报》继续对玉光瓷发起无端攻击,民间口碑将荡然无存,你这般竞争手段实乃卑劣!我将向靖江帝申诉,与你当面对质。”林小风对此毫不在意,步伐坚定地朝着门外走去。

姜子文深知事态紧急,极力克制住内心的焦躁,竭尽全力挽留林小风,请求他能干预《北廊日报》纠正错误报道,以恢复玉光瓷的名声,承诺工部自此以后将严密自查,杜绝类似负面新闻的发生,期待双方能够在公正公平的平台上展开真正的竞争。林小风对此不以为然,他犀利指出商业世界犹如战场,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工部一样可以发挥优势,施展公关手段。

他追问姜子文为何对研究院的建立如此排斥,举例阳曲县的工匠们已然参与到工部的火器研发之中,显示研究院与工部存在相互协作的可能性。然而,姜子文坚守信念,坚持认为研究院的设立是对工部传统职能的蚕食,双方围绕这一核心分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林小风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承诺只要工部同意他从内部挑选一百名匠人,在研究院建立后归入麾下,那么《北廊日报》将即刻对玉光瓷作出积极正面的报道,并保证在赌约期间不再出现任何不利的新闻报道。姜子文在经过痛苦的权衡后,虽内心极其不愿,但也只好勉强接受这个条件,但他特别强调,绝不允许挑选涉及军事器械核心技术的匠人。林小风点头同意,一场剑拔弩张的冲突暂时得到了缓解。

然而,尽管达成一致,姜子文心中仍对林小风的诚意持有深深的疑虑,而林小风则不动声色,心中窃喜这次不但解决了眼前的矛盾,还趁机扩大了自己人才队伍的版图。表面上的和平掩盖了新一轮较量的序曲,二人各自怀揣着各自的谋略与布局,犹如一场悄无声息的战役,潜藏着暗流汹涌的竞争,高潮尚未到来,新的较量正在暗中积蓄力量。

李德贤迈出了工部衙署那沉甸甸的大门,脸色依旧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困惑阴影,他侧首望着挚友林小风,眼神中堆满了探寻:“林兄,近来你是怎么变得如此豁达宽容了呢?”林小风听见这话,嘴角勾勒出一抹饱含阅历的深深笑容,那是一种阅尽人间沧桑后的泰然与恬淡,他慢条斯理地回应:“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场公开透明、公平正义的竞争,只有这样,方能赢得人们心底的敬畏。商品若真有铁一般的品质,又何惧市场的检验?谣言固然容易蔓延,但真相如土中黄金,纵使澄清艰难,终会有洗尽铅华的一天。对于姜子文的事情,既然我已许下诺言,必会坚守诚信,让事实昭昭于世人之前。”

此时此刻,京城大街小巷车轮滚滚,仿佛春天江河解冻后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林小风心里明白,产品的真正实力才是制胜的关键,不必依赖那些阴暗角落里的阴谋算计。尤其考虑到姜子文所忧虑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长此以往玩弄狡猾手段,尽管在商界司空见惯,但却与朝廷倡导的仁义道德背道而驰,必然招致各方官员的非议,带来不少不必要的纷扰。因此,林小风审时度势,筹划着吸收工部内技艺精湛的工匠加盟未来的研究院,以此巩固根基,谋求长远的发展空间。他深知朝廷与工部之间既有针锋相对的角逐,亦存在着携手并进的合作契机,姜子文的远见卓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日头偏西,午后阳光慵懒,林小风与太子李德贤私下谋划,意图借助舆论的浪潮再度压制对手。时光荏苒,京城内外,关于自行车的话题在各大媒体与各路力量的推动下,犹如烈焰烹油,愈演愈烈。首届“阳曲杯”自行车耐力挑战赛盛大开幕,赛道贯穿京都直至阳曲县,阳曲县不仅提供了沿途的丰盛食宿保障,更设立了诱人的奖品,吸引无数人驻足围观。比赛过后,自行车市场价格在投机客的炒作之下疯狂飙升,林小风果断出手,召唤曾经效忠于他的三神帮成员,严厉打击倒卖现象,即使黑市交易一时难以根除,但他成功稳住了市场秩序。数千辆自行车在短短的两个昼夜内便销售一空,民众的热情空前高涨。

而在阳曲县的边陲地带,刘舜中依照林小风亲手描绘的蓝图,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工作,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其间,宣告着阳曲新城崛起的宏伟蓝图,其中包括免费学堂的筹建计划,甚至还透露了锦衣卫训练基地有意在此落地生根的传闻,一幅五彩斑斓的未来画卷正在缓缓舒展。比赛启动当天,城门之外人潮如织,观者摩肩接踵,甚至有医生沿路驻扎,伺机把握商机。林小风体恤参赛者安全,亲自指导大家如何合理调整体力分配,避免急功近利导致的意外伤害。赛事结束后,前三名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不幸负伤的参与者。靖江帝闻讯后,在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对林小风予以训诫,然而这一意外事件反而使得自行车的名气更加响亮。

紧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自行车改装大赛接踵而至,所有提交实用改良方案的参赛者都有机会获得十两纹银的奖励。民间能工巧匠们积极参与,虽然许多作品构思奇特却实用性欠佳,但不乏创新十足的设计横空出世,有人独具匠心,竟然设计出带有后视镜的自行车,让人赞叹不已。林小风借此良机,大量吸纳各类人才,为筹建中的研究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举办的自行车涂装大赛,则采用了全民投票的方式评选优胜者,这是一场关于审美的盛宴,场面热闹非凡。最终,太子李德贤以其融合皇家象征——蟒袍图案的明黄色涂装设计,荣获桂冠,春风得意地沐浴在赞誉的海洋中。林小风在一旁默默微笑,心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之意。经历这连续三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洗礼,自行车已经成为京都的新风尚标志,不仅成为婚礼庆典上的必备之物,更是各家各户争相展示的骄傲,自行车销售量犹如离弦之箭般急速上升,相关话题持续发酵,热度经久不衰。

午门前的广场上,浩浩荡荡的朝臣如同祥云聚汇,晨曦初照,朝会的序幕即将拉开。林小风一改往日迟来的习气,早早便出现在宫门前,他依靠着古老的宫墙,面容略显疲倦,眼睑间尚留有晨昏交织的朦胧。他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那慵懒的姿态仿佛还在对抗昨晚未尽的睡意。倏忽间,他的眼神捕捉到远处姜子文那一抹悠哉游哉的笑容,林小风回报以淡雅一笑,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心中暗流涌动,只是这笑容刚在脸颊上绽放,便迅速敛去痕迹。这时,一阵连绵不断的“叮铃”声自远及近,宛如一首清晨序曲,数道身影伴随着清脆的铃音缓缓靠近,几位老臣熟练地骑着自行车并排行进,他们轻轻按下手中铃铛,减速、停车的动作娴熟自如,仿佛是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卷。他们逐个将自行车有序地停靠在午门城墙之下,与先前停放的一列列车辆相互辉映,形成一道独特而别致的城市景观。

李秋炎大人也在这时稳稳地停好了自己的座驾,踏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林小风,爽朗地问道:“林大人今日怎地如此勤勉,竟比老夫还要早到?”林小风微微一笑,回应道:“世事如棋,布局在前,今日与工部的较量正是检验成效的关键,吾等同仁皆需亲眼见证。”自行车如今已然成为京都的一道新风尚,对此林小风早已司空见惯,只因报馆极力鼓吹骑行运动的好处,众多朝中老臣纷纷购入,他们不仅以此锻炼筋骨,更是沉浸于那疾驰间的乐趣之中。

李秋炎忆起旧事,不禁提到:“我差点忘记,你推出的那些自行车的确做工精细,但对于今天这场赌约,你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抱有多少把握?”林小风摊开双手,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工部那边的实际进展尚不明朗,胜败还未见分晓。”随后他转向李秋炎,探问对方是否也购买了工部的玉光瓷器,李秋炎淡然回答:“老夫历来持中庸之道,既购置了你的自行车,也购入了工部的瓷器,岂敢有所偏颇?”林小风故作调侃:“舅舅您说不偏袒,这不正是一种掩饰吗?”李秋炎听罢脸色稍显愠怒,拂袖而去,留下林小风独自在晨光中回味对话的余韵。

不久,庄重的朝会在靖江帝威严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他端坐龙椅,目光炯炯地投向林小风,这位近两个月来在京都掀起了自行车旋风的人物,单凭这一点,就已经搅动了整个京都的热潮。就连靖江帝本人也曾在皇宫内亲自体验过骑行,对自行车赞不绝口,相比之下,工部的应对似乎显得平淡无力。此时此刻,靖江帝最关注的就是这场为期两个月的赌赛结果,待冗长的仪式告一段落后,他直言不讳:“今日诸事暂且搁置,朕只想知晓工部与林卿所立的两个月之约,到底鹿死谁手?”满朝文武齐齐望向林小风,姜子文神色微妙地递上统计的奏折,报告称工部的玉光瓷器销售额已达三万六千五百两白银。

靖江帝仔细翻阅奏折,脸上闪过一丝讶异,姜子文自信满满地介绍瓷品制作工艺之精妙,深受权贵阶层喜爱,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远超预定目标。群臣对此反应各异,有惊叹、有欣喜、亦有失望。靖江帝随后把目光转回林小风,询问自行车的销售业绩,所有的目光瞬间集中在林小风身上,大家普遍预料自行车的热销必将带来丰厚利润。然而,林小风公布的第一组数据仅仅是七千余两白银,全场一片哗然,靖江帝也明显露出惊讶之色。

然而,林小风并未受此影响,只见他从怀中取出另一封密封函件,语气平稳地禀告:“陛下,这里还有一封信件请您御览。”靖江帝急切地接过来,全体臣子屏息静待谜底揭开。随着函件被打开,靖江帝瞠目结舌,失声道:“竟是十二万八千九百两?”群臣无不为之震惊!

面对四周的疑惑与惊奇,林小风处变不惊地解释:“陛下,之前所说的是实际售出自行车的总额,而这笔数目则是预收的订金总额。实情是我们已收到了十二万余两的款项,但由于生产能力限制,两个月内仅能产出万余辆自行车,以至于市场需求远远超出供给量。京都百姓对自行车趋之若鹜,预订者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即便阳曲县全力以赴投入生产,仍是供不应求。”

这句话犹如雷霆轰鸣,在群臣中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想象一件新品能在短时间内引来二十多万市民的疯抢。靖江帝亦被这个数字深深地震撼,追问林小风究竟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林小风沉稳回应:“陛下所言‘民心所向’四字,便是答案的核心所在。”姜子文仍然难以接受,坚称自行车并非生活必需品,何以能够吸引如此大规模的消费群体。靖江帝反复核查数据,最后满脸钦佩:“果真有二十多万人预约订购了吗?你是如何达成这一壮举的?”林小风平静地回答:“唯以真诚待人,契合民意,万事方有可能成功。”

靖江帝倾听着林小风的话语,身子略微后仰,形成了倾听的架势,眸子里闪烁着深邃的思索之光。林小风则不急不躁,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磅礴的力量:“诸位同僚,试想一下,现今朝廷里的达官显贵、地方上的豪绅巨贾出行之时,尽是车水马龙、仆役成群,而咱们广袤土地上的寻常百姓,却往往要在生活的奔波中辛勤劳碌,步履维艰。京畿内外,工厂密集如林,运河舟楫络绎不绝,商贸活动热火朝天,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谓空前。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遥远乡村的劳工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兼程,这份辛苦,不知诸位可曾细细体味过?”

近年来,太子殿下锐意改革,以北廊坊为中心,改变民间风俗,提升民生质量,有力推动了京都的现代化进程,市井街道焕然一新,而自行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出现恰逢其时。李德贤大人听着林小风的阐述,眼中光芒流转,心中细细揣摩其中深层含义,自知在推动自行车普及的过程中亦有不可忽视的助力。

林小风深入剖析:“诸位饱学之士,深知世事变迁,必悉知我等销售自行车的部分利润正是用于援助边远贫困地区的人们。自行车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欢迎,究其根源,是因为它象征着靖江百姓间无私的互助精神、淳厚的团结之情,以及面对艰难时世的坚韧态度。百姓们称赞自行车价廉质优,它惠及了千家万户,更被视为皇恩浩荡、朝廷施惠于民的直观表现。明智的君主与贤良的臣子同心协力,天下苍生得以沐浴在和谐盛世之下,无论生死,都满怀感恩,无怨无悔。”

林小风言谈举止间洋溢着自然随和,却又暗藏机锋,心中已然准备好了应对姜子文等人可能提出的反驳意见,他巧妙地占据道德高地,通过言论震慑群臣,将自行车项目的成功归功于朝廷领导层的英明决策。

群臣听了,有人不住地点着头,仿佛春风解冻了冰雪,被林小风那富有感染力的赞美方式所打动,对他那卓越的论辩才华暗自称赏。靖江帝在听闻林小风的论述后,心中的激情犹如炉火越燃越旺,本打算听听具体的经营分析,却不料林小风的观点直击人心,深入人心。王景文安静地站在皇上身边,尽管已被说服,内心依旧波澜起伏,对林小风的见识赞不绝口;而姜子文的脸色却愈发阴郁难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