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史久远,但这些瓷器主要是日常用品,如青花碗碟等,并没有特别高的艺术价值。
六年前,一位退休的瓷器专家回到故乡牛家村,重新建立了窑炉。
“不过卢老师重建的窑可能不再制作青花瓷了,因为利润太低。”高兴分析道。
“那现在他们在烧什么?仿古瓷吗?”
“具体不清楚。”高兴耸肩回答,“老何,你知道卢老师他们现在主要做什么类型的瓷器吗?”
前座的何馆员回应:“听说是在制作建盏,质量好的一件能卖到一万块。”
“建盏!”听到这里,高兴也显得有些激动。
对于熟悉瓷器收藏的人来说,建盏的地位非常高,尤其是宋代的建盏更是顶级艺术品。
而现在新制的建盏也很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美观,更重要的是成功烧制一个完美的建盏极其困难。
高兴曾经有一阵子特别迷恋在网上看别人开建盏,那种感觉比拆盲盒还过瘾。
而且,要等很久才能碰上一件完美无瑕的精品,简直就像中奖一样难得。
“老何,卢老师的建盏是手工做的还是机器压的?”高兴问。
手工制作指的是陶艺师用电动转盘塑形,而机器压制则是用设备代替手工,虽然效率高,但质感略逊一筹。
“应该是机压的。我记得之前有同事想带孩子去体验制陶,但卢老师说他那边没有相关设施。”何馆员回答得很流利。
“书语,看来你今天没机会亲手做瓷器了。”高兴遗憾地对沈姑娘说道。
“不过,你可以体验开窑过程,这可比自己动手有趣多了。”
“真的吗?那我可得好好期待了。”沈书语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新知识的好奇。
不巧的是,他们到访时,卢老师正前往盛海探望二儿子准备过年。接待他们的变成了卢老师的大儿子,工坊负责人卢志宇。
卢志宇与老何相识已久。当得知这位年轻人如今已是博物馆副馆长时,卢志宇先是惊讶随后便淡然处之。
毕竟,前任馆长就已经相当年轻了,现在换了个更年轻的似乎暗示着什么。
然而,当他看到老何从车里拿出的礼物时,立刻笑容满面地接了过来,“高馆长,你们真是太客气了,来访就足够了,还带这么多东西。”
“这只是点小心意,特别是这两份补品,请务必转交给卢老师。”高兴热情地递上精心挑选的礼品。
尽管价格不菲,但对于刚上任的新馆长来说,这份礼节不可少。
“放心吧,我会确保送到的。”
“其实,叫我小卢就行,不用这么正式。”
“那不如这样,我叫你老卢,你叫我小高如何?”看着对方稍显灰白的头发,高兴提议道。考虑到卢志宇至少四十岁,直接称呼为“小卢”显然不合适。
“好主意,小高馆长您随意就好。”卢志宇点头同意。他粗略估计了一下,这些礼品价值至少两三万,这位年轻的馆长真是给足了面子。
他转向沈书语,礼貌地打招呼:“您一定是馆长夫人吧?”
“暂时还不是。”沈书语微笑着回答,打断了高兴想要解释的念头。
“对,目前还不是。”高兴也跟着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