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大王今天犯病了吗穿书 > 终章(第1页)

终章(第1页)

第91章

朝中静谧片刻,数息后,小声的议论响起。

吏部侍郎持着笏板,心中怀着浓郁的不安,胆战心惊道:“臣斗胆,敢问陛下,同题共试是何意?”

高素之淡淡道:“今岁贡举,着她们与士人们通场考试,择优录取。”

这又是一个扔入朝中的惊雷,炸得朝臣们七荤八素的。

高素之听着驳斥的声音,脸上挂着冷然的笑。因为过去都是以自身名号写文章,并未表露出自己的女儿身,所以士人们对她们才气的评议可以客观起来。可一旦知晓对方女人身份后,双重标准就出现了。说来说去,就是瞧不起女人。

“朕昔日梦游天宫,便见许多女仙。为何天上不忌,诸位却是颇多异议?”高素之又装若无意道。

一位朝臣愤然道:“陛下,这恐怕于礼不合。”

“泥古不化。”高素之嗤笑一声,“汤之盘铭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难道诸位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朕有诸多天赐之物,皆是前所未有,若诸君愿固步自封,不如早日告老得好。”她的口吻平淡,可朝臣不难听出话语中的威胁之意。可就算如此,那些人心中还是不甘不愿,觉得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吏部尚书章幼明知晓难以更改高素之的心意,在同僚们看他的时候,苦笑了一声,道:“崇文馆学士修书无妨,可贡举改制,恐怕不易,臣恳请陛下三思。”他斟酌片刻,选择了往后退一步。他的声音落下后,王珩也跟着附和。

一直到退朝后,高素之都没有再表态。

朝臣们面面相觑,摸不清高素之的意思。

原本崇文馆学士的认命卡在了中书、门下,这会儿宰臣们不再据理力争,让文书一路畅行,下发到尚书省吏部去制作那些学士们的告身。

高素之回宫后,眉头微微蹙着,对着王映霜慨然叹息道:“想要让女子也参与贡举,还是早了些。”不过这回也试探出了朝臣的态度,达成了自己真正的目的——让女人进入崇文馆中当学士修书。只是职责上如此,到时候问答奏对事全凭借她的心意。

王映霜扬眉一笑道:“等到学士们进入崇文馆,到时候如何,就不会受那些人控制了。”

高素之称了一声“是”,又抱怨礼部和宰臣们烦人,她想要立后跟他们有什么干系?非要阻拦着这事儿。伸手抱住王映霜,高素之唉声叹气:“拖一日我便不安一日,你在宫中,流言纷纷起,这实在是委屈了你。”

王映霜倒是不在意这点,她跟高素之已经是结发妻妻了,在朝政大事跟前,儿女情长可以暂时搁置到一边。她跟高素之提了乐善学宫的事,高神嘉时常来她这儿询问,毕竟年纪不大,想要全盘掌控还得要时间。

“等那些人入崇文馆中,也能做三娘的智囊了。群策群力,总会完善方案的。”高素之道,从政的素养可以培养的,高神嘉不像她荒废了很多年,总不会太差。她的妹妹,迟早要变成她的得力臂膀。

太平元年,十月。

远征军打下了半个高句丽,此前高素之又增派十多万士兵以及近两千艘战船从北面以及海上支援,又下令将江南所制棉衣大半送入军中。高句丽支撑不住,派人请降。至于百济,百济王与王世子欲向倭国逃窜,可在半道被慕容观的人马俘获。倭国闻讯后,派遣四百余艘战舰前往支援,在白江口与大齐水师对峙,不到数日,倭国水师被尽数歼灭。

等到年底的时候,百济沦亡。消息传回朝中,高素之下令在百济设立都督府,又在百济王室支脉中,扶立一女子为王,意图安抚百济的遗民。高句丽那边,虽然接连战败,可王室却在负隅顽抗。慕容观挥军北上,剑指高句丽都城,与从辽东方向过来的齐军会师。

太平二年二月,慕容绍、崔闼引兵攻下高句丽的战略要地,又连下数十座城池。火。药、火铳、火炮等武器让高句丽军队胆丧魂惊,而齐军又军容整齐,在权衡一二后,小城镇直接放弃抵抗,陆陆续续地投降。到了五月的时候,齐军从陆路、海路两个方向包围了高句丽都城,高句丽王室尽数被生擒。

高素之再度下令于高句丽旧地设立都督府,推行州县体制,又扶立仅剩的王女为君,至于那些俘虏,尽数押送回长安扣留。朝臣们对高素之要扶立女王的事情已经麻木了。在高句丽实际上被攻灭后,半岛三国旧地,皆在女主统治下。

远征军大胜而归,自然是要论功行赏的。慕容绍、崔闼那些人手底下英勇的将士不必提,倒是慕容观麾下的女兵,再度在朝中引起了热议。依照泰始年间的旧例,能够以功劳封侯。可高素之做的不仅仅是封赏爵位,还有赐官!那可是真的职事官,朝中有一个慕容观难道还不够吗?

高素之也觉得烦恼,只想着将那些朝臣都贬出去。王映霜安抚了她,并道:“半岛已攻克,可我军需要在都督府驻守,那儿远离家乡,恐怕那些人未必愿意前去。”

高素之心中有数,等到朝臣抗议的时候,她就道:“她们有功于朝,不能加官进爵岂不是令人心寒?半岛上共设置十五个都督府,朕拟用她们为大都督,坐镇半岛之地,诸君有异议,莫非是想要自荐?”

朝堂上一直是重内轻外的,就算外任刺史品位高于京官,朝臣们也会觉得京官才是最好的归宿,出镇都督府,无异于被发配,能上朝议事的哪个愿意去远在天边的苦寒之地戍守?高素之这话一出,原本还吵闹不休的朝臣立马就变成了鹌鹑。这些人就是这样,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闭嘴不言了。

出镇都督府的日子,自然要比在长安难捱。可慕容观手底下靠着自己一步步走来的女将,哪个不是能吃苦耐劳的?领了诏旨后,一句异议都不曾有。

除了她们之外,慕容观也自请前往半岛坐镇——在高句丽、百济王室基本被歼灭后,尚有遗民掀起动乱。高素之自然应允,只是她一走,高满也不顾道路辛苦,要跟着过去。高素之劝阻不成后,只得由着她去。可此事不仅仅算是私事,高满毕竟是大齐的宗室,高素之为其加“镇国”号,又以她为半岛的兵马大元帅,名义上统领在半岛驻扎的齐军。

太平三年。

天下承平,土豆、玉米、红薯、水稻等作物已经在大齐境内推广,而长安、洛阳等重城已经修成了通坦的水泥大道。强行征发百万人,能将道路尽数铺设,可有前车之鉴在,高素之宁愿放缓速度推行,不违农时,也不过度开发民力。短短三年时间,她在民间的声望已经攀升到巅峰,有功盖三皇五帝之呼,朝中建议封禅的声音,也开始冒头。

高素之没有理会“封禅”之议,她再度提出了立王映霜为后事。

此事一拖三年,期间朝臣无数次要高素之纳侍君,高素之都将朝臣建议驳斥了回去,只要立王映霜为后。朝臣们以皇嗣相威胁,高素之要么说自身得到天意的庇护,要么就质问朝臣是不是诅咒她命不久矣?朝臣们对一意孤行的高素之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用“辞官”相要挟。以往高素之都退一步了,她不纳侍君,也不提立后事,持着反对意见的朝臣们仍旧好好地站在自己的位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