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前段时间灭国的国家 > 12 章(第1页)

12 章(第1页)

说过,司马冏虽然是齐王,但是他镇守的是许昌;而司马颖虽然是成都王,但是他镇守的却是邺城,所以他们俩这次进军,是从东往西打。

司马伦大惊失色,赶紧应战。河间王司马颙则在初期表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镇压了自己地面上响应司马冏等反革命份子的动乱,还准备派兵支持中央——结果部队都派出去了,司马颙得到消息说司马冏等人兵势浩大,天下应者云集,于是琢磨琢磨,干脆改旗易帜,也反了得了。

实际上,当时的司马伦手里捏着西晋的中央禁军,其战斗力并不在司马冏等人的野战军之下。而战争初期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很难说这么僵持下去司马伦就一定会败给司马冏等人。然而关键问题在于司马伦上位上的太着急了,执政合法性严重不足,而孙秀等人又都不是什么治国理政的能手,小人乍富之后的许多行径都为大家所不齿。所以这前线稍有风吹草动,朝里就波澜起伏,是打是逃游移不定。所以在一次大败之后朝里的人终于忍不住了,大伙集体发动了政变,弄死了孙秀,强迫司马伦下诏退位,把白痴皇帝又接了回来。

棘手的问题来了——蛋糕要怎么分?

司马伦当然是活不下来了——无论他怎么声称自己是受到孙秀蛊惑的也活不下来,他提拔的那些人自然也被撸了下来。而晋惠帝司马衷重归皇位之后自然还需要一个继承人——这事也不难办,司马衷的孙子、愍怀太子次子襄阳王司马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皇太孙。最后核心问题终于来了,势力最强的三位王爷,谁留下辅政呢?

事情开始变得诡异了。

司马颙首先退出了竞争——这位河间王本身就不是司马懿的后裔,在这次讨伐事件中前后立场又不一致,颇受到了一些人的诟病。所以司马颙拿了封赏之后就很干脆地走了。

而齐王司马冏在这次政变中出力最大、死伤惨重,所以他留下来辅政治国,帮傻子皇帝打理朝政,也是意料中事。

麻烦的地方在于成都王司马颖。

成都王司马颖在这次政变中立场坚定、进军果断,第一个领兵冲进了洛阳城,而且他还是皇上的亲兄弟——相比之下,司马颙首鼠两端、亲缘最远;司马冏对外号称雄兵百万,却进军不顺;这就显得司马颖的形象格外的高大伟岸,颇有点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感觉。

所以司马冏看司马颖的眼神,就开始不太对了。

不过司马颖手下的幕僚水平很高,他们表示王爷您现在这情况很危险啊!这齐王现在碍于舆论想留您下来共同辅政,将来那早晚得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啊!咱们干脆回家得了。

司马颖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于是马上上表,表示拨乱反正这事儿其实都是齐王司马冏的功劳哈!你们想找人辅政?找司马囧!我妈身体不好,我得回邺城照顾我妈去了!

这个以退为进的操作把大伙都给镇住了——你们看看!咱们大晋这成都王!那真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说拨乱反正就拨乱反正,说功成身退就功成身退,又有能力又孝顺母亲!那真是一等一的好王爷啊!

与此同时,司马颖还提出了各种要求——比如说前线战事僵持许久,百姓受影响很大,应该给他们弄点粮食啊;再比如说打仗死了这么多人,那都是我大晋将士,是不是该把尸体都掩埋一下啊?如此种种,所以司马颖这人望唰唰地就涨起来了。

而司马冏对这事当然是乐见其成——你走了?你走了是好事啊!刷人望?那你刷去呗!反正我在中央正好把持朝政嘛。眼下咱们大晋一屁股烂账,我也是该好好理顺一下了。比如说当初留下来制约藩王和都督们的制度正在遭受破坏,而几次大战、尤其是这次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的大战又让大晋朝的中央军跟地方部队之间损失惨重。混乱的朝政使得不少地方实力派都起了自己的小心思,最要命的是三国乱世刚结束没多久,地方上本来就人口空虚,当初为了充实国力,大家是没少招纳少数民族进来的。随着这些王爷之间的混战,这些原本被压制的少数民族,正在蠢蠢欲动。

结果就在这个当口,又出事了。

皇太孙司马尚,在太安元年(302年)三月死了。

傻子皇帝司马衷绝后了!

怎么办?

理论上来讲,现在成都王司马颖上位的机会骤增——他本来就是司马衷的亲兄弟,现在司马衷绝后,他人望也高、名声也好,只要运作得当,那摸一摸龙椅也是有可能的嘛。

司马冏急了:这司马颖要是回来,我还怎么把持朝政?赶紧的,再给我找个能继承大统的出来!

找谁呢?这个人年纪不能大,大了不好控制;血缘关系也不能远,远了司马颖不服。于是找来找去,司马衷第十三弟司马遐的儿子,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被选中了。

这下司马颖毛了——我为什么让权?那是以退为进啊!不是让你找个八岁孩子来堵的!司马冏你这干的是人事?

不过司马冏并不太在乎别人怎么想,反正现在局势还挺稳,不如我先爽爽再说。于是他很快就开始各种大兴土木,各种骄奢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