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大明水师十几艘战舰,浩浩荡荡地驶向港口,然后将侧舷朝向港口内部。
舷侧露出密密麻麻的火炮,炮口指向港口内的战舰,以及两侧山上的炮台。
欧沃特瓦特满脸不可思议,“明国打算用战舰挑战要塞炮台?他们在找死吗?”
此时的海军作战,可不像是后世,战舰的主炮能跟陆地要塞炮台对轰。
以前无数的战例表明,战舰挑战炮台,基本就和自杀无异。
炮台位置固定,无法移动,这点没错。
但炮台只要炮位和弹药库的防御做到位,战舰射来的炮弹,对炮台的损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除非是倒霉,炮位和弹药库直接遭到破坏。
而战舰就不同了。
一旦被炮台射出的炮弹毁伤,轻则丧失战斗力退出战斗,重则被击沉。
战舰是移动目标,不容易被瞄准,这也没错。
但炮台有一套专门对付海上战舰的办法。
事先给炮台上的每一门火炮,或者每一个炮群,划定好射击范围。
各门火炮或者各个炮群根据自己‘包干’的射击范围,预调射击标尺。
只要等目标军舰进入包干范围,就实施急速盲射式的火力覆盖。
海面上的战舰移动速度再快,也难逃被炮火覆盖的命运。
因此战舰根本就刚不过炮台。
不仅是此时的海战,一直到二次大战时期,军舰和炮台对轰的结果,通常都是‘自杀’的结局。
比如后来的紫石英号事件。
我军炮兵,只是野战阵地,而不是坚固防护的炮台。
使用的是野战炮,不是海防炮,并且准备的炮弹都是高爆弹,而不是对铁甲舰杀伤最大的穿甲弹。
就这依然打得紫石英号满地找牙。
英海军太平洋舰队副司令亲自率领一艘重巡洋舰和一艘护卫舰赶来救援,双方也发生了炮战。
英军不但军舰数量增加了,军舰主炮口径上也占据优势,结果还是被打得落荒而逃。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战舰战胜炮台的战例,比如鸦片战争时期,英舰与螨清炮台对轰,以胜利而告终。
这只能说明螨清的无能,并不能证明战舰真的能硬刚炮台。
轰轰轰!
十几艘明国水师战舰上,数百门火炮一起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