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说来,就是洪衍武的这批风衣是从年初就开始积攒的产量。
在西单、王府井、秀水街和东华门,这几个最知名的京城服装夜市,同步铺货开卖。
由于大批量搞倾销,没有中间的批发环节,生产的原料又用的是花城那边的“水货”。
“漫步者”的售价即使比商店里的“长城风雨衣”低个两三成,利润依然能保持和其一样水平。
这亲民的性价比自然大受老百姓的追捧,连质量上的一些差距都能忽略不计了。
特别是“漫步者”还推出了“长城风雨衣”所没有的大红色女款风衣。
又“首创”了“情侣装”这个概念。
而且还故技重施,把《追捕》中高仓健身着风衣手拿猎枪的剧照,翻拍扩印挂起来做代言。
这三条举措就变本加厉的激发了年轻人心中的时尚情结,产生了震荡波一样的扩散效力。
竟让“漫步者”这个李鬼,看着似乎比“长城风雨衣”这个李逵更像专业厂家似的。
成功的让其品牌形象植入进京城百姓心里。
哪怕随后“长城风雨衣”的广告开始在电视台播放,让全国老百姓都记住了“我们相逢在那漫漫的冬季里,我们相逢在那绵绵的春雨里,长城风雨衣……”这首歌曲。
可“长城风雨衣”在京城的销量依然要受制于“漫步者”。
因为口口相传中,谁要说起“长城风雨衣”,总会有人拿“漫步者”出来比较。
两者几乎一致的外观和相差悬殊的价格,最终总会把被广告打动的顾客,从百货大楼又推向了服装夜市。
说白了,“长城风雨衣”的广告,反倒让“漫步者”搭上了便车。
不用多言,这件事让“长城风雨衣”的公司领导相当尴尬。
因为就没有人一个能想到,自己产品在席卷全国,大火特火的同时。
偏偏是在京城老巢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也就是幸亏“阿花”那头儿是个小厂子,产量太低。
卖断货后,即使火速招工扩大工厂,后面每个月也只能供上四五千件。
“长城风雨衣”在京城的销售量随后才慢慢得到了回升,算是没白白替别人做了嫁衣,
否则,那真是丢人丢大了,也是够窝心的了。
就这样,说起来洪衍武根本没费什么心。
他年初布下的局就以完胜的局面收网了。
白花花的银子如河水一样的涌入了他的口袋。
年底一算账居然挣了有一百多万。
“阿花”也跟着挣了五十万。
合着筹办古建队的钱不但补足了,就连替肖和平铺路,买画儿的钱也给挣出来。
好是好啊,可怎么花出去的怎么回来了,这不就白费劲了嘛。
钱这东西真像水一样,没有会渴得难受,可喝多了也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