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之所以青史垂名,正是因为气节,若是能救,吴溥能看着好友殉国而亡?
这是历史里的一道壮哉风景线。
王艮用生命追求家国大义,若是吴溥阻止他,反而会背上骂名,这是封建王朝读书人的迂腐之处,说不通的。
窗棂外,隐约可见吴溥的房间,灯火不熄。
这一夜,吴溥彻夜不眠。
黄昏也彻夜不眠。
1402年的六月,燕王朱棣经过一场后人觉得匪夷所思的靖难后,走入应天府城,在青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永乐两字。
这一天,自己也来了。
一个现代社会的八零后人,在永乐大帝朱棣治下的大明王朝,能做什么?
黄昏惆怅且恐惧着。
天亮时沉沉睡去,等他醒来,已是晌午时分。
吴与弼做了些简单的粗茶淡饭——吴溥只是翰林院编修,薪俸不高,又是个清水衙门,家里经济并不算好。
吴溥从外归来。
情绪低落。
读书人讲究个食不言寝不语,饭后,吴与弼洗碗涮锅。
吴溥喝着茶,和黄昏坐在树荫下。
许久,才叹道:“汝止兄走了。”
汝止,王艮的字。
黄昏早知道会有这个结果,根据史书记载,昨夜在吴溥家夜谈之后,解缙连夜去觐见燕王朱棣——“缙驰谒”。
胡广在第二天投降,十分听话——“召至,叩头谢”。
多么有效率,召至,一召就至。
而且叩头行臣子礼。
多自觉!
建文二年科举的探花李贯也不落人后,在史书留下了个“贯亦迎附”的印记。
夜谈之时沉默不语的王艮回家后,对妻子说:“我是领国家俸禄的大臣,到了这个地步,只能以身殉国了。”
从容自杀。
建文以貌取人,王艮却未以势取国。
昨夜有两个说话的人,一个不说话的人。说话者说出了自己的诺言,最终变成了谎言,不说话的人沉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