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三万明军,八千朝鲜军,抵至平壤城。
南兵在前,开始伐木制作鹿角,构建营地。
平壤是朝鲜三京之一,是大城,倭寇又着力加强城防,短时间内很难攻破,必然要建营围困。
南兵多是步兵,用于构建营地。北兵多是骑兵,用于机动防御。
朝鲜军队,自顾自,明军不管他们的营地,也不用他们帮忙构建明军的营地。
就他们那水平,他们敢帮忙构建营地,明军用着还不放心呢。
构建营地的同时,明军在平壤城四面立起大旗,旗上所写为:朝鲜军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攻城的时候难免有伤亡,先把事情讲清楚,主动来投的,什么都好说。等真打起来,管你是谁,是死是活,很难保证。
宁远伯李成梁、腾冲伯戚继光,二人亲自带人围绕平壤城四周,探查地形。
平壤城东与城南,两面临江。城西城墙沿仓光山势修筑,地形险要。城北的牡丹峰地势极高,居高临下,山势俯压整个平壤城。
倭寇占领平壤城后,不断构筑工事,按照本国的模式,修筑了六座内城以加强城防,其中,尤以牡丹峰上的松山城为最。
倭寇修筑防御工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环查四周,平壤城,北倚牡丹峰,西枕苍光山,东傍大同江,三面据险,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等到二人查得平壤城的敌情之后,一碰眼神,平壤城不好打,但二人皆是戎马一生,什么样的情况没有经历过。
没什么好说的,打就完了。
李如松骑马来到二人近前,一拱手,“宁远伯,腾冲伯,军队、火炮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攻城。”
“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东南西北四面一起动手。”
“末将领命。”
随着宁远伯李成梁一声令下,明军以及朝鲜军纷纷行动。
虽然是四面一起动手,但终究还是有准重点的,那就是牡丹峰上的松山城。
牡丹峰为平壤城防体系中的最高点,松山城中的倭寇可以依托城墙,居高临下,以高打低。
事先,明军对平壤城的城防体系已经有了大概了解,知道城北的牡丹峰上的松山城最为难缠。
所以,李成梁安排攻城将领时,把最难啃的牡丹峰以及七星门,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如松。
明军最不缺的就是火炮,单单是辽东、蓟州、昌平、保定等军镇的官兵携带的大将军炮、虎蹲炮、灭虏炮、小信炮等火炮,大大小小就有上千门。
此外,还有神机营携带的千余门火炮。
当然,这些火炮有大有小,有的不适合攻城。
不过,仅仅是摆在平壤城外的火炮数量,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经过改良后的大将军炮。
日本境内,有很多金银矿,但铁矿却是稀少。因此,倭寇的火铳制造技术很发达,但极少有火炮,盔甲数量更是少的可怜。
当看到城外明军那黑洞洞的炮口时,小西行长与加藤清正两个人的脸上,露出难色。
“开炮!”神机第一镇主将董一元的声音刚落,上百门火炮咆哮着吞吐出炮弹,如天女散花一般全部砸向平壤城。
“不要慌!”小西行长大喊,“不要乱!”
然而,人的喊声,如何抵的过炮火声。
隆隆的爆炸声,将小西行长的声音淹没于无形。
大炮弹如陨石坠地,小炮弹如天女散花,每有炮弹落地,必伴随着房倒屋塌,血肉模糊。
砖块瓦砾四溅,断臂残肢横飞。城墙、城头、城内,一片哀嚎之声。
守城的倭寇,都是从战国时代杀出来的,都见过世面,面对火炮,虽然慌,但却不乱。
不就是炸死几个人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有人发现了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