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车子终于开到老人说的中医馆所在的村庄。
村子很大,街道很宽,有点像乡镇的规模,但它又不是乡镇,确确实实就是个村子。
这个就令人很奇怪,行政级别是村,规模是乡镇,这里多少透着点古怪。
问了村子里的人才知道,这里是几千年前的县城所在地,只是之后县城一路往东迁,一直迁到了大海边。
“上千年历史?演变到现在成了一个村庄?”
我不由得感叹,时间带给我们的历史变迁,将一处几千年前的县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演变成一个不怎么起眼的村子。
当然,这村子一定有它的独特之处,时间会带走一些东西,也会留下一些宝贵的遗产。
比如说曾在这里上演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并成就了村庄的高光时刻,最终淹没在了岁月的洪流里。
中医能在这里传承,是不是也是历史的遗留?
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足以证明这里的不同寻常。
我们根据路人的指引,找到了这家从几十公里之外城区都声名远扬的中医馆。
可见大家对它的认可。
我们还没到门口,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药香。
门口停着不少车子,有好多都是外地的,甚至外省牌照的车。
这更让人坚定了它的不同寻常,以及声名远扬。
医馆是两层小楼,门前有一大片空地,可作为停车的地方。
这楼房并不起眼,与周围的建筑别无二致,只是楼上有大大的招牌,标志着它的不一样。
我们把车子停好,进了医馆大门,里面已经有好多人在排队。
进门首先是一个大堂,里面有好多木制条椅,人们在上面坐着,自觉排队,聊着家常,等待排到自己再进到另一个房间。
这大厅里墙上,挂满了病人康复后送来的锦旗。
什么“妙手回春,手到病除”,什么“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什么“医术高明,华佗再世”,等等的赞扬,挂满了墙面。
上面还有署名,来自哪哪哪,谁谁谁赠,可以看出,不是蒙人的。
这让我与小雪放心不少。
我们来的晚,就坐在最外面的长椅上,听着周围人的聊天。
“你们是哪里来的?”
旁边一位大妈,问身边坐着的另一个大妈道。
“山东临沂。”
回话的大妈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
“看什么病,方便说一说吗?”
大妈遇大妈,打听别人的那股劲儿,无论什么场合凑到一块总是有讲不完的话题,唠不完的磕儿。
“没什么不方便的,我家儿子腰不好,经常莫名的腰疼,在医院开了药吃了当时好了,药一停,没多长时间又犯了。”
山东大妈叹口气,无可奈何道。
“是不是干重活干的?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要还房贷、车贷,在工地里干活拼了命没日没夜的干,就想多赚点钱,早日把这些贷款给还上。”
本地口音的大妈猜测着山东大妈儿子的处境,替现在的年轻人鸣不平,也是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