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前不久接连转载了《活着》和《高山》两部作品。虽然是以连载的方式,但热度依旧不减。
即使是一些已经看过两部作品的读者,在看到新一期《花城》之后仍然选择的二次购买。
这种对于作品和作者的喜爱,也转嫁到了转载刊物上,使得《花城》因此获利颇丰。
苏编辑和范主编正是看到了这一现象,才决定要和蒋明春商量发行单本的事情。
今年恢复了印数稿酬之后,市面上发行的单本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多。有过去的经典书籍被再次发行,也有一些作家的新作开始尝试出版。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文学风气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潮流时期。
就连一些严谨类的文学作品也被卖出了惊人的销量。
“好读书,读好书”的观念,在广大知识分子的心中树立。
蒋明春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意外。截止到现在,想要发行《活着》单本的出版社已经有十几家了。
就连香江、和岛国那边都有。
只是考虑到现阶段,国内对于书籍和文化传播的态度尚未完全开放。一些摸不准的事情,自己也就不想去开这个头。
而《雪国列车》就不同了。
最初就是上面先通过的,翻译成了英文版本。直到决定发行美国之后,蒋明春才同意在香江发行的。
所以对于,陈骁和曾锦寿多次表达,想要发行《活着》单本的事情,蒋明春都拒绝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利益因素。
只有《活着》在大陆这边销售火爆,自己才方便和香江的出版社谈更高的条件。
其实这次苏编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能让蒋明春答应发行单本的事情。
在此之前他们也打听过,想要发行《活着》的出版社不止一家。
尤其是《收获》和《十月》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出版的意愿。
见蒋明春没有表态,苏编辑又给自己倒了一碗茶,一边喝,一边等。
“你们能给多少?”
蒋明春没有绕弯子,直接开口。
苏编辑一听,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有门儿!
苏编辑直接伸出三根手指:
“3%!”
“今年新规定的印数稿酬,是原着稿酬的1~2%。我们花城愿意出到3%。”
见蒋明春不为所动,苏编辑开始卖惨:
“春明作家应该也知道,现在大家都是按照出版局的规定走的,敢豁出半条命的恐怕也只有我们这里了。”
蒋明春听闻,嘴角微微上扬:
“你们豁出半条命不假,可最终的收获堪比如获新生。花城现在立足未稳,纵使有不错的成绩在前,可谁能保证以后会一直如此。
你们和《当代》不同。《当代》有人文社背书,就算是把发行周期定为季刊,也依旧有人买账。
就拿这次出版《父母爱情》来说。《当代》印刷用纸超标,人文社一句话,就帮忙解决了。
我听说,明年《当代》也要变成双月刊了,到时候其地位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说到这里,蒋明春突然放慢语速,用极具诱导的语气反问道:
“眼下《花城》的目标不正是《当代》即将拥有的吗?”
老狐狸!
呸!
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