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历史是执政者写的 > 第126章 孔子的周游列国(第1页)

第126章 孔子的周游列国(第1页)

鲁定公十三年,岁在乙亥,春寒料峭,料峭的寒风如尖锐的冰刀,割过齐鲁大地的山川脉络,也割在这一行人的面庞之上。我,一个隐形于历史的执笔者,默默跟随着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足迹,看他们的身影在这乱世之中显得如此渺小又如此坚定。

孔子一袭青衫,虽已年过半百,却身姿挺拔,目光坚毅地望着前行的道路。他的身边,子路身姿矫健,眼神警惕地环顾四周,那紧握的剑柄仿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危险;颜回则身形消瘦,神色沉静,目光始终追随着夫子,沉浸在夫子的教诲之中。

行至卫国边境,只见城垣之上旗帜飘扬,卫国的兵士来回巡逻,神色戒备。孔子让子路前去叩关求见卫灵公。子路整了整衣冠,大步向前,高声喊道:“鲁国孔丘夫子,携弟子前来拜访卫君,愿为卫之兴盛献力!”城上兵士相互低语几句,随后一名将领模样的人探出头来,大声回应:“汝等暂候,待我通报。”

许久之后,城门缓缓打开,出来一位中年文士,自称是卫国大夫蘧伯玉的家臣,前来迎接孔子一行。孔子忙施一礼,道:“多谢大夫美意,孔丘此番前来,望能与卫君共商治国安邦之道,使百姓得享安宁。”那家臣引着众人前行,口中说道:“夫子之名,我家主人早有耳闻,赞不绝口。只是卫之朝堂,如今亦是风云变幻,夫子还需多加小心。”

孔子微微点头,神色未改,只是目光中多了一丝忧虑。进入卫国都城帝丘,只见市井繁华,却也难掩背后的动荡。卫灵公以礼相待,却未提及重用孔子之事。孔子于馆舍之中,与弟子们围坐讲学,他说道:“君子之行,义之与比。吾等虽未得重用,然传播仁义之道,不可懈怠。”

是夜,月色如水,孔子独立庭院之中,长身而立,口中喃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那叹息声在夜色中飘荡,似是无奈,又似是不屈的坚持。

不久,卫国生乱,孔子师徒无奈离开,欲往陈国而去。途经匡地,却遭匡人围困。原来,匡人误将孔子认作曾侵犯过他们的阳虎。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孔子的弟子们迅速围成一圈,将夫子护在中间。子路满脸怒容,挥舞着长剑,大声喝道:“夫子乃仁人君子,尔等不可胡为!”颜回则神色镇定,在旁安慰着夫子:“夫子莫忧,颜回相信,此误会必能解开。”

孔子神色安然,轻声说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其声沉稳,在混乱的局势中仿佛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数日后,误会终得澄清,孔子一行继续前行。他们穿越荒野,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脚下的道路扬起阵阵尘土,众人唇焦口燥,却未曾停下脚步。孔子指着路边的一株枯木,对弟子们说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等行道之路,艰难险阻,恰似这寒冬之松柏,唯坚韧不拔,方能守得云开。”

行至陈国,孔子与陈湣公论政,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陈湣公虽点头称是,却也未能尽用孔子之言。孔子居于陈国,常与弟子们探讨学问,弦歌不辍。一日,孔子望着远方的天际,有感而发:“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弟子们皆能感受到夫子那渴望归乡传道授业的心情,却也明白,夫子的使命尚未完成。

而后,楚昭王闻孔子之名,欲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劝阻道:“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孔子得知此事,微微一笑,对弟子们说:“楚君之虑,乃为其国之私也。然吾之道,岂在封土之广狭?唯愿天下皆闻仁风,百姓得安,便足矣。”这一路,孔子历经千辛万苦,或被礼遇,或遭冷遇,或遇战乱,或陷困境,但他始终怀揣着那一颗炽热的传道之心,奔走于各国之间,将那仁义礼智信的火种播撒在华夏大地之上。

岁月悠悠,这一行人走过的道路,或已被荒草掩盖,或已化作尘土,但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供后世之人瞻仰、追思、学习,让那上古的智慧之光,永远照亮华夏文明前行的道路。吾道不孤,必有邻。

喜欢历史的执笔者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历史的执笔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