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索继续加大对里拉的沽空力度,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气氛。
同时,他还开始关注其他欧洲国家的货币,并准备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攻击。
1992年9月15日,兼任ERM央行行长的德国央行行长史莱辛格在收到罗家的示意后,接受了华尔街日报和德国商业报的采访。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史莱辛格明确表示:
“我们需要对欧洲货币体系进行广泛的贬值调整”。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很明显,史莱辛格的话外音是要对那些经济表现不佳、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国的汇率进行贬值调整。
当诺曼听到这番话之后,他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安。
因为他明白,史莱辛格的言论实际上是在呼吁英镑尽快贬值。
而此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老索也通过这种方式得知了罗家家主对自己发出的信号。
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对英镑发动最后的攻击,开始在市场上大规模放空英镑。
那么,老索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
其实,这种行为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金融投资策略。
首先,他会从银行借到一笔巨款——100亿英镑,并为此支付一定的利息(比如1亿英镑)。
然后,假设当时英镑与德国马克之间的汇率为1∶3,他会将借来的100亿英镑全部拿到外汇市场上去卖掉。
然而,由于大量的英镑被抛售出去,就像股票交易一样,卖盘压力增大导致价格不断下跌。
如果我们忽略汇率持续下跌所带来的损失,假设他成功地将所有100亿英镑按照1∶3的汇率换成了300亿马克。
当英镑兑马克的比价下跌至1:2的时候;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清他欠银行的100亿英镑,那么他只需要支付200亿马克,再加上一亿英镑的利息。
这样算下来,老索实际上净赚了一百亿马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是老索的策略——通过货币贬值来偿还债务,并从中获利。
而罗家则借助这次机会,成功地对英国纳税人进行了一次大收割。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随着外汇市场的波动,英镑兑马克的比价继续下滑。
尽管有消息称英格兰银行购买了30亿英镑以稳定市场,但仍然无法阻止英镑的跌势。
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兑马克的比价已经接近了欧洲汇率体系的下限,英镑几乎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1992年9月16日凌晨,正当整个欧洲沉浸在梦乡之中,老索却早已行动起来。
他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办法筹集资金,终于凑齐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英镑。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开始疯狂抛售这些英镑,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风暴……
国际上其他的投资者们也闻到了风声,加入了进来。
当伦敦方面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以老索为首的国际炒家就已经抛售了数百亿英镑。
英镑兑马克的汇率十分接近底线,英镑岌岌可危。
上午八点四十分,英格兰银行紧急买进10亿英镑,但这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对英镑的价格完全没有影响。
因为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跟风抛售英镑。
上午九点,英国财政部长诺曼找到了首相梅杰,英国政府已经不可能继续通过购买英镑来支撑汇率了,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外来的援手,英国将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我明白,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梅杰说道,“但现在情况很复杂,我们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应对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