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童生的孩子,就去当地原来的学校上课,一切费用还是有江玖的六加三商铺来供应,一直到他们考中秀才。
考中秀才后,就能享受朝廷的补给了。
所以,江玖重点抓的是适龄学子入学这段时间。
江玖的原话是让所有孩子都认识字,不做文盲,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大宁百姓的素质。
但是,越基础的东西,越难抓。
尤其是有些家庭,他认识不到识字的重要性。
所以江玖便制定了打板子,罚款的制度。
压力给到这些免费学堂的老师们。
江玖又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只要这些免费学堂的老师们,所教的孩子考上一个童生,就有十两银子的奖励,考上的越多,奖励越多。
当然,只是针对基础老师,管理免费学堂的先生也有额外的奖励,招收学生的比例分成。
假如这个学院招收一百名学生,先生除了月钱每年再奖励,支付学生费用的百分之一,一百名学生,每年支付二十两银子,一百名就是两千两,百分之一就是二十两。
童生越多越好,孩子招收的越多,也越好。
江玖详细的给这些知府们讲完后,就把她让吏部整理好的学子名单给他们,让他们尽量用这些中榜的,寒门进士。
还有当地的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等。
如此安排,解决了一大批寒门学子的就业问题。
制度定出来了,细节也安排下去了,剩下的便是各地知府们的安排了。
只是这些安排还在进行中,三年一度的科考开始了。
各地的举人自从过年后,都开始进京,一时间,京城里热闹的很。
又是江玖大赚一笔的日子,因为江玖在京城建了四家客栈,城东,城西,城南,城北都有。
江瑶既然在各地买房买地,出租铺子,收房租。
但,有些地段有点偏,自己开铺子不赚钱,租给别人也租不出去,江玖看了几个城池后,果断把那些租不出去的铺子,修改一下,改成客栈。
京城的客栈分为高中档,高档的在内城,低档的在外城。
这些学子从外地来,有些能投靠朋友的,有些投靠亲人,什么都没有的,只能选择住客栈。
江玖的客栈比较人性化,隔断很多,房间很小,有些房子能住三四个人,有些房子只住俩人,有些房子还能住一个人。
单间的价格也不贵,给那些穷苦的,爱读书的学子正好。
江玖赚钱,也赚了名声,这些举人们听说荣华郡主的免费学堂需要招先生,有些举人们便动了心思。
这几天,镇国公府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害得镇国公姚世荣只能来到宫里躲清闲。
“闺女啊,你不知道,每天递进来的帖子,比你爹我的书都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见我,可你说的那些免费学堂啥的,我也不知道啊。”
江玖点点头:“其实倒是可以见一见,选一些人品好的留下,他们万一考中进士,能替朝廷分担,考不中进士,回到老家当学堂里的先生,就替我分担,孩子们也是需要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