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他八年前也是参加过官渡之战的,他亲历了曹操最艰难的时刻,也知道曹操当年是怎么搏命堵上全部身家的,最后总算搏赢了,才灭了袁绍。
此时此刻,于禁描述的敌军形势种种演变,曹仁都忍不住捏了一把汗,自问当时如果是自己指挥,怕是也毫无可能躲过诸葛瑾的算计。
这么诱人的诱饵,自己能忍住不去吞么?诸葛瑾设的坑,自己能不去踩么?
这里面,有几成是临战时的水平发挥决定的?
又有几成,是还未开打之前、在自己决策要出兵劫粮烧粮仓那一刻时,就已经注定了的?
反省了一番后,曹仁也唯有长叹,自忖躲不过这些算计。
复盘的时候,他还特地找来了贾诩,希望跟贾诩一起探讨。
一方面是寻求些心理安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认当初究竟有没有可能、通过于禁的临场发挥、避免这场大败。
而贾诩在听了于禁转述的黄忠部署方略、诸葛瑾安排下的诱敌毒计后,也是忍不住倒吸了几口凉气。
“嘶……这黄忠的部署,居然如此歹毒……如此说来,他竟是一步步都特地迎合了我军将领的人心思忖习惯,有的放矢……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贾诩是懂行的,他自己最擅长的,也是利用敌人的惯性思维和心态定势,去针对性地搞事情。
所以,整个曹操阵营内,除了曹操本人以外,估计也就只有贾诩最能看出诸葛瑾部署中、藏得最深的那一层歹毒用意。
贾诩总结不出“利用敌人的路径依赖、去针对性算计”这样的后世心理学专业术语,
但他完全可以理解,诸葛瑾这么干的逻辑是什么。以及诸葛瑾当初的思维路径,是怎么逆向思维推导过来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被贾诩这样的人心操弄老阴比一解说,曹仁才彻底理解了诸葛瑾有多阴,他内心对于于禁的苛责,也居然暂时化作了不忍。
“文则也是可怜人呐,他面对的居然是如此凶险的局面,如是我去,甚至是我带着贾文和一起去,怕是也难躲过……
太卑鄙了!世上怎么会有诸葛瑾这种多变的人?天下人当初不都说他是当世大儒,擅论德运兴替、连陛下都赞不绝口?又说他擅机关奇巧、农医星象,无所不通。还说他兵法韬略,治政用人练兵,皆天下上选……
如今,还专门想到利用敌人曾经的成功经验来破敌,他到底还有什么是不会的!”
曹仁当然知道,诸葛瑾是会用兵的,兵法韬略战术调度部署都很强。但他们也确实是第一天才知道,诸葛瑾在这种专门针对人性弱点的算计上,也那么擅长。
诸葛之智的拼图,似乎又多补上了一块短板。
当然,曹仁在那一刻,显然是稍稍高估了对诸葛瑾的评价,但这也没办法——因为,他请来帮他分析诸葛之谋含金量的贾诩,此时此刻自己就成了诸葛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贾诩很清楚:如果自己把诸葛瑾的谋略,描述得不那么强大逆天,
那么,他没看出来其中的问题,没能提醒曹仁、于禁,最终导致于禁惨败,他这个谋士又该承担什么责任?
只有把敌人的谋略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三,那才能掩盖自己的问题。
“不是老夫无谋,而是诸葛太狡猾”。
这一切,都导致了曹操阵营上上下下,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只能往死里吹捧诸葛瑾的阴谋不可阻挡。
……
曹仁复盘后第二天,这一切,就从襄阳通过快马信使的传递,传到了宛城。
曹操也是刚刚才得知于禁惨败的具体情况、得知己方究竟蒙受了多大的损失。
一开始的时候,曹操也是惊愕莫名,又夹杂着不甘和愤怒。
但是,曹仁的战报里,细节写得非常清楚,还是贾诩帮他润色过的。
所以,曹操可以充分感受到,敌人究竟有多狡猾,他也就很快释然了,并不想再苛责一线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