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女士挺直腰板,傲然地一抬下巴:“劳驾带路,谢谢。”
负责人先自我介绍:“叫小赵,千万别叫老赵!甭看这张脸长得老——戈壁里风大吹的!我真的是资格九零后。”
他是建立发电站时从陕西调来的技术员,日常工作就是巡检定日镜,及时排查问题。场地大可不是诳语,这座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总占地6600亩:“差不多就是六百多个足球场。”
“熔盐式?”姜南张望,“盐在哪里?”
“盐在塔里。”
面对几双茫然又好奇的眼睛,老赵努力把科普讲得通俗易懂:“说白了,就是高科技烧开水。”
14500面定日镜实时跟踪太阳,把阳光反射到高塔顶部的吸热器上。
吸热器将聚集的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有了足够的热能,吸热器内部的熔盐就开始升温。升温到565摄氏度的熔盐,经由管道输送进熔盐罐,就可以通过蒸汽发生器系统和汽轮机给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高压过热蒸汽来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讲解完毕,他期待地看向大家:“懂了吧,是不是简单又高效?”
沉默中,只有艾力诚实回答:“不懂,我高中都没读完嘛。”
善良的小赵清了清嗓子,眼看还要再讲一遍,姜南及时提问:“这和光伏太阳能板有什么不一样吗?”
“大不一样!”小赵语气骄傲,“熔盐式光热的转化效率是光伏的两三倍。我们一年能提供的电量,可以让二十四万人用一年。最关键的是,光伏发电离不开太阳。我们的光热发电,可以把热能储存起来,没有太阳也照样发电!”
真好,自带充电宝,是小房车想要的。姜南和倪女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羡慕和遗憾。
小赵看她们贼心不死的模样,强调道:“光能要有效转换,必须精准捕捉阳光,随时自动调整反射阳光的角度。我们用的这套控制系统可是高精尖技术,全球领先,外国公司都只能眼馋。”
倪女士“喔唷”一声:“早晚还会进步的。我在新疆的时候,连个柴油发电机都没有,现在怎么样?一路上都是大风车转转啊,光伏板闪瞎人眼睛,现在又多了这个。”
小赵被老太太说得一愣,忽而大笑:“有道理,是要不断进步!”
他指着旁边的定日镜说:“像定日镜,最早都是四边形的,这种五边形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这样遮挡率更低,反射效率更高。”
又说其实塔式光热几年前在德令哈和敦煌就有了,到了淖毛湖这里,又有了更多创新。未来技术一定还将不断迭代,让光热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说不定哪天你们的小房车就真用上了。”
哪怕光热用不上,也会有别的新能源。
“就说来新疆这里投资建设的,光伏、光热、二氧化碳储能、氢储能、锂电池储能、磷酸铁锂储能……光我听说的竞争对手就不少。全国都在探索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说不定哪天我们就活在科幻小说里了。”
他站在那里侃侃而谈,阳光照着他身周的银色向日葵花海,也照着他沧桑又年轻的笑脸。
姜南按动快门,将充满豪情与希望的画面定格。这张照片,后来被命名为“戈壁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