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盛世薄欢之行路难 > 第七十五章露华浓万紫千红总是春上(第1页)

第七十五章露华浓万紫千红总是春上(第1页)

第七十五章、露华浓,万紫千红总是春(上)

李钊回了府邸,便差人拿了浪子青的卷宗过来细阅,李磊回来的时候,见其挑灯夜读的竟不是明日将考的书卷,便问:“明日的考试这般有把握?”

“父亲!就算是今日再怎么苦读,只凭这一晚,也未必就有了什么把握,知识还是得靠平时积累的。”李钊竟只是抬了下头,就继续阅卷了。

李磊撵着胡须,微微一笑,就属幼子最得他的心意,不是因为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而是因为他的性子——善于伪装,这是他自己做不到的呢。

次日一早,正义堂的监生们就来到了殿中,各自找到报考的科目处,坐下来等候。

陆子诺和慕容纯到的时候,众人皆已到齐。陆子诺疲惫不堪地坐在《书》经组的最后一个空位置上。

李钊则是看到疲累的陆子诺后,对着慕容纯暧昧地笑起来,却立即遭到慕容纯的冷哼和蔑视,他却不以为意,转向陆子诺说:“昨晚你受累了!”

“哼!”陆子诺一副往事不要再提的样子,但内心却是雀跃的,她何其有幸,与他为伙伴。

慕容纯只瞥了一眼陆子诺,便坐在空位上,嘴角却不自觉地扬起。

昨日戌时,东宫送来一箱谏议奏疏,说是要早朝之前必须看完,挑出紧要的,还要写出意见。慕容纯知道,定是父亲的痼疾又犯了,且有考验的意味,毕竟他非要来国子学念书,是父亲力保才得以实现的。

只是这一大箱奏疏,如何看得完,不得已,只好叫上陆子诺。没想到,陆子诺竟有一目十行的速读本领,不仅读得快,记得还清晰。于是,奏疏由陆子诺初看并分类,推荐出一二三等来。

谏议奏疏应试对宰辅的决策提出异议的,或对皇帝的做法提出批评的。这一箱奏疏是由门下省谏议大夫整理过的,大多是左补阙和左拾遗等人的封事。

其文辞恳切,语重心长,看得陆子诺由衷赞叹:“真是文采斐然,博引古今。”

“他们大多是科举出身的状元郎呢,自然工笔了得。”慕容纯亦是看到一篇谏疏,文字功夫当真令人心下佩服。

通看一遍,时间不过子时,陆子诺放下最后一本奏疏,心情却没来由地一沉,面上的表情便凝重起来。

慕容纯有些饿了,正想让陆子诺找些吃的,便看到她的表情有所变化,于是问:“怎么?这本奏疏有何不同之处?”

“没有不同之处。”陆子诺叹气:“正因为没有不同之处,我才觉得不对。”

“哦?”

“这一箱奏疏通通看完,竟没有一件正事!”陆子诺有些气愤:“文采斐然又如何,又不是科举考卷。他们身为御史,就是要正朝堂风气为己任,就是要将一切不平、不对之事上报皇上,可这些都是什么?虽然也在说事,却隐隐有着溜须拍马;虽然在说事,但都是鸡毛蒜皮,没有一件说到痛处,切中弊端的。养这些闲人可真是浪费粮食,这些奏疏不承上去也罢。”

“那依你之见,谏议奏疏又该说些什么?”

“朝堂之事,我又不是那么明白,我只知道不该是这些。这些官员难道看不见‘两税法’的弊端?”

“这可是左相杨九龄的得意之举,而且实施这四年,也颇见效果,你有何质疑?”

“虽说两税法颁布四年来,国库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以前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但就是这四年,因这两税法,成就了多少贪官污吏。如无应对,一旦大灾之年,必会官逼民反。”

“任何一项政策,都会有积极以及消极的两面。不能只看消极的一面,便去否定积极的一面。”

“现在可不是只看消极的一面,而是避而不见这消极的一面好吗?就算是这税法再好,难道这消极的一面就不去防范或是解决吗?”

慕容纯眉尾轻挑,就是因这杨九龄的陷害,贤相刘晏横遭惨死,可如今正是因这两税法初见成效而春风得意之时,皇上对其赞赏有加,还不是提出两税法弊端的最佳时机。

见慕容纯不说话,陆子诺便继续说:“我多次听到父亲以及振阳说提起,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放宽了对土地私有的监管。

两税法也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自‘薛林之乱’后的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一个进步。

可是,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会让富人很容易找到逃税的方法。

其二,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朝廷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从而增加了负担。就现在而言,还没能满足两税法大力推行的条件,租税改按货币计征的条件还不充分。

其三,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 ,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这些弊端确实存在,也是隐患,但现在还不是提及的最佳时间,故而不会有人上疏的。”

“最佳时间?何为最佳时间?等出了事再提及吗?还是要等杨九龄墙倒众人推之时再提?士子风骨何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