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采臣低声道:“先生是在考校我吗?”
他看了看左右无人靠近,低声道:“书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昔日夏桀之时,道路以目,如今这大宁朝也差不多,看来国祚不久了。”
诸葛卧龙道:“到了京城,主公要注意谨言慎行,那国师耳目众多,此时不宜出头。”
宁采臣点点头。
他们同行的举子结伴住了同一家客栈,正坐在楼上吃饭。
忽然间,只见街头上人仰马翻,有人喊道:“光头党来了!”
街上的女子们纷纷往家里躲藏。
就连上至七十岁的老太婆,下至六七岁的小女孩,也不例外。
在众举子惊讶的目光中,街上行人足足少了一半。
一个举子拉过店小二问:“伙计,这是什么情况?他们喊的那个光头党到底是什么来头?”
店小二低声道:“自从国师入驻了大相国寺,他的那些弟子就在大肆收徒。
那些街头的泼皮混混纷纷剃了个光头,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师的徒子徒孙。
这些人贼性难改,反而变本加厉,每日里招摇过市,胡作非为,乃至于强抢民女。
总之,这些假和尚胆子大得很,就连官家小姐都敢招惹。”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这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居然这么乌烟瘴气。
宁采臣道:“难道那些当官的就没人敢管吗?”
店小二摇摇头道:“早几年还好,有几位官声清正的大人很是抓了一批假和尚,他们都收敛了很多。
不过后来这些个大人要么得了疾病死了,要么告老还乡了,更惨的被下狱抄家灭族。
如今换上来的这些官儿都是泥塑的菩萨,各个紧闭着嘴巴,来个视而不见。
甚至还有的就是靠巴结那些和尚升上来的。
他们每日里跟那群和尚称兄道弟,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正说话间,只见十多二十个光头和尚进入了眼帘。
他们头上也没有戒疤,只是剃光了头发,有的留着一寸多长的短发。
一个个穿着厚厚的锦纹华服,腰间坠着金银美玉,看上去不伦不类的。
他们招摇过市,随手拿起路边摊贩的吃食,往口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