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作者木子蓝色 > 第972章 砸场子(第3页)

第972章 砸场子(第3页)

这总感觉是被宰啊。

不是消费不起,是实在有点狠。

不过想想这里一晚低消都要十八万钱,又恍忽间觉得很正常了。

只是有人心里还忍不住算了笔账,他们家虽说田多地广,可现在长安一斗米才卖五钱,一亩地就算能高产出两石米,那也顶多一百钱,事实上要出两石米那得起码收谷三石。

而这三石还得抛除很多人工等成本,

就算按其它方面来算,现如今一匹绢才值两百钱,一头耕牛才值五匹绢,一匹普通的代步马,也就两千钱左右。

一瓶酒一万,一个瓶子还另收八千,

这得买多少大米,或是值几头牛马?

不愧长安有名的销金窟啊。

可郑公子堂堂荥阳郑氏嫡系子弟,今年科举考试的应试贡生,怎么能让同是五姓子的其它各家公子小瞧?

“再来一组,这两组的玻璃瓶我也都要了,一会我给朋友们每人送两个留做纪念,正好我们八人,一人两个。”

“多谢郑兄,”

“谢大郎,回头我折枝腊梅插这玻璃瓶里养着,放到书房里,肯定很雅。”

玻璃瓶口的木塞启开,

葡萄酒倒入同样晶莹剔透的高脚玻璃杯中,

几位公子哥迫不急待的品尝起来,

葡萄酒他们都喝过,但一万八一瓶的他们还真没喝过。

这一瓶一升,顶多二十口,那么一口起码值五十钱,一口就是一石大米啊,算上瓶子那是一口值两石米。

换做平民百姓,这两石米得是一家人一个月口粮。

“这绿色葡萄酒,味道真不错,”

“这金色的也好喝,”

八位公子一番赞叹,甚至开始为此吟诗做赋夸赞。

“你们听说没,氏族志编好了。”来自清河崔氏郑州房的一位年轻公子说道。

赵郡李氏出身的瘦高公子道,“朝廷这氏族志编了好几年了吧,不找我家叔祖主持,却让高士廉、岑文本他们负责,所用非人。”

这位赵公子的叔祖李守素,曾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代理过天策府铠曹参军,但其最厉害的本事是善于谱牒学,人称肉谱。

满朝内外,只有渭州刺史李淹在谱牒学上能跟他相较。

可朝廷却让高士廉他们主持修氏族志,

“估计高相他们也不过是按以前郡姓重新疏理一遍而已吧。”

这些公子皆出自五姓七宗,魏晋以来皆为郡姓,高高在上的门阀,不管怎么修谱序,反正他们家族总是高高在上的。

倒没谁把这事放在心上。

“我听到消息,这新修的氏族志可不一样,收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共分九等。

皇族为首,后戚次之,然后是三公、太子少师、一品、左右仆射,再文武二品、参预政事宰相们,”那位崔公子端起玻璃酒杯喝了一大口,有些不愤的道,“咱们山东士族这次可是被打压的厉害,

五姓七宗四十四家,排在最前面的,是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干,”

“博陵郡公、宋州刺史崔干,他难道排在第二等?”郑公子问。

崔公子摇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