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话语如同一阵轻风般飘入耳际,但却仿佛带着万钧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身上。
众所周知,战争离不开充足的粮草供应,而每日所需的巨额银两更是无法想象。
然而,眼前这位有时有些胡闹的皇帝竟然不顾国库空虚的困窘,执意要在此时发动战争,收复河套地区。
他似乎被某种执念所驱使,完全无视现实的困境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其实朝廷上绝大部分文官的内心都是不怎么同意的,觉得时机还不到。
只是有些人,为了拍皇帝的马屁,站在了他那一边,支持皇帝出兵。
都觉得现在边军加上圣卫军已经有能力抵抗鞑靼骑兵,甚至还能杀回去,把他们赶跑,不让他们再来叩边骚扰,这样就已经做够,何必还要再去招惹。
在文官们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天天打打杀杀,那有违天和。
亏的大军这次出征击溃鞑靼人,让河套大部分地区轻而易举的回到大明手中,让自己和皇帝的脸上都好看。
要不双方战事胶着,后勤跟不上,就算是再厉害的军队,也打不了胜仗,被拖垮。
那后果就是他们君臣都得被文官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穷兵黩武从来都不是一个圣明的君主所为。
兵部下命令,让他就地驻守屯田,想办法解决一些粮秣问题,顾士隆他还是很认同的。
现在这么多人离开边关,深入草原,时间长久,后续的粮草肯定供应不上,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供应。
所有他为了开垦也想了很多方法,但人力终究还是比不上畜力,于是他就想出一个主意。
原本想着派快马去请示的,后来收到皇帝派人传信说会来草原腹地看一看。
皇帝的压力,他也很清楚,只要自己能解决大军粮草问题,朝廷那些文官们再有意见也枉然。
顾士隆满是风桑的脸上皱纹密布,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不过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矍铄。
这几年来,他一直远离京城,统率着几十万军队不是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
离开原来养尊处优的生活,几年军旅生活更加的让他神情强健。
看向皇帝,几次都是欲言又止,脸上的皱纹更加的多,纵横交错,只是双目有神。
朱厚照眸子里闪过几次疑惑,这顾士隆平常在朕面前一向是有话就直说的,从来不会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今天一个便秘的样子,难不成这军中还有谁给他出了大难题不好向朕提及?
“顾卿,有话就说,可是军中有为难之处,是沾亲带故的那些爷联合起来让你难堪,还是朝廷来了指手画脚的指令?”
顾士隆一拱手,垂下眼帘,不敢迎上皇帝的目光。
嘴巴张了张,却没有声音出来。皇帝说的很轻松,他也知道说的是哪一些人。
在杀了长宁伯周瑭之后,还真没有一个人敢在自己面前炸刺。起码表面上没有,吩咐下去的事情,不敢有懈怠,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那些人也知道,如果没有天子的首肯,当场斩杀伯爵,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