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庄里有人 > 老窑(第1页)

老窑(第1页)

后湾村的那几孔老窑是在一座大山向阳的那一侧的土崖上挖的,三十多年前这里的人都迁走了,土窑洞相继坍塌。近年来生态好了,雨水充足,土院落里的杂草长得一人多高,也有野生的槐树和榆树,长得有胳膊那么粗了。

三十多年前,这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里上演着人间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穷苦和劳碌是整个村子的宿命,那些苦难缝隙的片刻愉悦,无非就是听一个古老的故事,吼几嗓子信天游,以此来缓冲和减少苦难的折磨。

后湾村是这个小村子的名字,村子里住着三姥爷和他传下来的三代人,全村老老少少不到五十口人,他们都生活在这七八孔土窑洞里。三姥爷八十多岁,他会整整一个冬季蹲在炕头抽着旱烟,说山说水,谈古论今。三姥爷家有几棵老核桃树,秋天采下的核桃到了冬天才能风干。风干后的核桃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成熟了,吃起来肉脆油香。来到这里听三姥爷说古的人不少,小脚三姥姥是个善人,每天都会抓出几把核桃散给大伙。冬天嘛,村里人除了喂猪喂鸡,捎带着用大便把狗也喂了,其余时间闲得浑身不舒服,没事可干,没处可走,大伙就都拥到三姥爷家的土窑洞里。

窑洞里确实很暖和,蹲在炕头的三姥爷不停地抽着旱烟,窑顶上浮动着一层厚厚的烟雾,烟雾里也包含着人的各种气味。三姥爷的话稠密而沾满水汽,如同从解开口子的麻袋哗啦啦倒出一地湿漉漉的玉米粒。他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但气很足,话音高,情绪饱满,花白的山羊胡飞扬着。

三姥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在瓦窑堡开过店铺,店铺里卖的主要是煤油、大颗粒盐、布匹和棉花,也有从南路的深山老林里打回来的豹子皮,从北路贩来的骆驼皮等稀罕物。

三姥爷的经历是鲜为人知的神秘话题。有的人说他的店铺是共产党的一个地下联络点,有的说这个店铺有一间暗室,暗室里住着打仗受伤的军人。三姥爷说,都是假的,那就是个做小本买卖的小店铺。

那段历史不太被三姥爷提起。他讲的故事与自己的经历无关,有关的那些事无非就是打土窑洞、抓野兔、抽签问卦等有着浓烈生活气息的鸡毛蒜皮之事。而这些故事被三姥爷讲得百听不厌,越听越好听。

打土窑洞是技术活,更是苦力活。三姥爷年轻时力气大,一个人放线画弧,打过好几孔土窑洞。如今住的这几孔土窑洞就是先由他一个人抡起铁镐挖,后来来了其他人帮忙打成的。

陕北人的生活习惯中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无论干多重的活,一天就是两顿饭。两顿饭支撑起一整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磨砺的是陕北人的意志和精气神,而可以在巨大而直接的皮肉之苦中硬撑下来的方式,无非就是用力气来担负和消解生命中的种种苦难。那个时代的两顿饭几乎毫无热量,也没有现在人们追求的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把肚子暂时填饱就很不错了,那些野菜和糟糠做的窝头可以把喉咙划破,但是为了活下来,得失的关系被他们处理得很好。一天两餐的暂时饱腹无法支撑他们一天的劳苦,因此他们大多时间是在饥饿状态下卖力去干活的。

三姥爷打这几孔土窑洞时,同样是在饥饿中硬撑着去完成这项使命的。因为对于散落在四处旧窑洞的同族而言,一起住在这几孔窑洞,可以相互照应,同甘共苦。当时正是夏天,日子长,气温高,在这样的天气打土窑洞,每日完成的部分能够被太阳烘干。一日两餐的小米粥和小米干饭对于出苦力的人来说是上等饭了。由于打土窑洞的时间太长,从夏天到入冬前都不能保证打好一孔土窑洞,所以一日两餐的小米饭根本无法正常供应,其间就要夹杂进去野菜和其他可食而不好吃的东西了。

周围的山鸡和野兔不是很多,那年月太穷,野物都会被饿死。存活不多的山鸡太灵活,即使不飞起来,在地上跑起来也犹如一股黄尘,看得见摸不着。野兔的灵活在于跑的时候会跳跃,三姥爷等人饿得慌啊,过年时吃罢肉,到现在见都没见过肉了,当然不包括自己的肉。于是他拿出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设置陷阱,争取套到一只兔子解解馋。

三姥爷用几根很细的麻绳打几个活结,活结的圈子露出地面,机关埋在土中,然后把兔子最爱吃的马奶奶草放在活结的另一边,只要兔子经过此处伸头去吃马奶奶草,触及这个活结,它的头或者腿就会被死死套住。三姥爷等了两天,没有一只兔子上当,好像这里的兔子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似的。第三天中午,三姥爷在老榆树下歇凉的时候,听见陷阱那边传出孩子一样的哭声。他一跃而起,飞跑过去查看,正是一只野兔的左前腿被这个活结死死套住了,挣脱不开的兔子发出的叫声甚是凄惨。看见三姥爷的兔子更是挣扎着要逃出陷阱,可是它越是挣扎,腿被套得越紧。三姥爷用脚重重地踩了几下兔子的头部,兔子不再叫唤了,它已经死了。兴奋的三姥爷把兔子提到老榆树下,三下五除二剥皮去内脏后,架在一堆生好的柴火上开始烤兔子肉。

跟三姥爷一块儿打土窑洞的那两个后生用沾满黄土的手吃着野兔肉,连连叫好,他们迎合着三姥爷得意的表情说出一大堆抬举的话。三姥爷打发其中一个后生提着陶罐到沟底里的那眼泉水处提水。三人仰起脖子就把一罐子水喝光,然后开始啃骨头。一阵过后,地上只是一片干干净净的兔子骨头,骨头上几乎找不到一丝肉。三姥爷说,如果有热水把兔子皮上的毛煺掉,皮也可以吃。显然一只兔子无法满足他们三个人的胃,那个提水的后生说,用火把兔皮上的毛烧掉也可以吃啊。三姥爷说,不了,这张兔皮留下能做顶帽子。三人站起后,发出一阵响屁,谁也没有拍去屁股上的尘土,径直走向土窑洞里闷着声去干活了。

饥饿状态下的人,吃肉的欲望已达到极点。三姥爷意外地套到兔子,无疑成了村里人的一个大话题。当吃肉的想法被付诸行动并有收获时,村里人有喜悦,有惊奇,有嫉妒,有恨意。

窑洞打成的那天是八月十五,三姥爷选了八月十八这个双月双日的好日子入住。那天他炖了一大锅烩菜,煮了一大锅玉米棒,蒸了一大锅麦子面和玉米面拌在一起的两面馍,村里几十号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这顿饭,算是暖窑了。

在出现楼房之前的漫长岁月中,窑洞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唯一的居所。这里的人们在窑洞里生老病死,度过生命中所有的悲欢离合。在连绵的起伏之中,大山与沟壑有秩序地铺展开整个黄土高原的辽阔,而这样大面积呈现的自然地貌,好像是上苍足够悲壮的心情的袒露。这种袒露中释放出的是土地与人构建的一种神秘而苦难的关系。窑洞适时地陈列于大地的皱纹中,如同大地的眼睛,平视着眼前被大山层层阻隔的远方。

三姥爷和村里的人每天抬眼望见的是一方蓝天,放眼看前方,不到三百米,目光就会被四周的大山拦住。如果是春夏秋季节,村里人在上山劳作的时候,可以站在山头望望所谓的远方,舒展一下心情。而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日子总会被裹上厚厚的白雪,他们只能蜗居在窑洞里,顶多就是在邻里间走动走动而已。时间一长,人就压抑。压抑是一种心理感受,是被时空和环境排挤到边缘的一种有别于肉体疼痛的症状。过度的压抑会导致一个人的思维、思想、灵感等意识领域的各种因素交织于一起,发生矛盾和冲突,深思能够替代和缓解这种类似于焦灼的情绪。陕北人会用乐观而抒情的方式消解这种压抑,信天游的诞生与流传,就是最完美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大冬天的日子是在严寒中一点一点挨过来的,特别是到了夜晚,没有方向感的寒风在后湾村打转吹着。这风像是迷了路,挨门挨户地用雪片和卷起来的树枝蒿草敲打着门窗,偶尔有一股风像拳头一样,擂着松垮的两扇木门。三姥爷赶紧跳下炕用双手顶住即将被掀开的门,一阵又一阵的寒风从门缝里灌进窑洞,睡在炕上的人赶快用被子蒙住头,整个人缩成一团,像是隆起来的驼背。

冬天是难熬的,而冬季又是漫长的。

个头一米八,体重不到六十公斤,留着山羊胡,穿着黑棉袄和黑色大裆棉裤的三姥爷,头上戴着一顶旧毡帽,双手插进袖口,站在门前晒太阳,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旧时候的人了。

三姥爷的故事讲不完,他的故事要么是与自己有关的,比如说打窑洞、设陷阱套野兔等,要么就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和流传下来的。根据村里人的分析整理,发现三姥爷的故事在他三十岁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断线了。这里的中断,更让村里人怀疑他年轻的时候去瓦窑堡开商铺是幌子,而给共产党提供地下联络点才是真相。三姥爷摇摇头说,没有的事,就是做点小本买卖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