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主持的会议没有这种情况呢?
不对啊!
“这个会议本来就是我主持的。”何毅用力扯了扯嘴角,他发现以后应该让王浩主持会议。
虽然他的研究领域是超导物理,但似乎在理论机制的研究上,王浩要比他专业的多?
……
王浩参加了会议以后就离开了。
他的收获也非常的大,仅仅是脑中的知识和想法,以及对于超导更深刻的理解,就让他感觉受益匪浅。
另外,他发现自己非常擅长主持科研项目。
因为有《教学的馈赠》、《科研的馈赠》,他可以很轻易把讨论内容引入正确的轨道,用来对实验进行分析,或者是对于理论机制进行分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自然做项目研究的效率会非常高。
“我要不要也申请个大项目?”王浩忽然有些感兴趣了,仔细想想还是算了,至少暂时他申请不到什么大项目,因为他只是个数学学者而已。
等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建立一行以后,他倒是可以申请一些计算机相关的项目。
但是类似的项目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计算机类的研究,大多都是应用研究,最多牵扯到一些算法、构架之类,即便是能找出正确的方向,研究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相对来说,材料学、物理学研究,正确的研究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每一次都能找到正确方向,很快就能出成果。
当然,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王浩希望能够完成‘交流重力’实验,以此对湮灭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不过他的想法是希望能够构架出‘湮灭力理论’的数学基础,而不是利用这种发现去做什么、验证什么。
湮灭力,只是一种理论,也只有他知道是正确的理论,即便是有更多的发现,暂时也无法百分百的确定存在。
微观理论是很难说的。
当王浩正在思索‘交流重力’实验的时候,西海大学的校门口非常热闹。
学校迎来了来自航空集团沉城飞机设计研究所,着名飞机设计师李建华的团队。
李建华的团队,在103所待了近一个星期,跟着103所验证了三组近似值数据,结果发现对应的风压测试,评估数值都在20以下。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之后李建华带队访问了其他相关的科研机构,后来想着这件事还是忍不住来了西海大学。
空气动力的计算研究对于飞机设计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在每一项计算上,都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设计出的飞机性能肯定会上升一个档次。
这要比去参观考察一些研究机构重要的多。
所以李建华来了。
当然他不能说是来找王浩,而是以西海大学参观考察的名义来的。
考察什么?
西海大学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纳微实验室,因为纳微实验室正在争取航空集团旗下航空材料院的材料项目。
西海大学也有动力实验室,但几乎没什么影响可言,就是学校建的一个小实验室,肯定不可能吸引飞机设计团队到来。
正因为这种判断,主要负责招待李建华一行人的就是夏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