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蜀汉名将 > 第三百三十章 刘备以病居幕后太子台前监国事(第4页)

第三百三十章 刘备以病居幕后太子台前监国事(第4页)

“太子是看到了魏国施行九品官人法,遂也要效仿魏国,施用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确实是有好处,譬如说从地方豪强手上,得到了选官任官的权力,毕竟当时察举孝廉,是要有人推荐的。

而这个推荐的人,自然是豪强出身了。

九品官人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察举制的弊端,但同时,他也向世家低头了。

权力并没有到皇帝手上,而是从豪强变到了世家手上。

相比于豪强,世家这股势力,明显就更加难缠。

现在刘备听闻刘禅要改换选官制度,马上便想到了这九品官人法。

“儿臣并非是要用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的坏处,作为后世人,刘禅比谁都清楚。

为了一时的稳定,而让子孙后代为他的决策而背锅,这不是刘禅的性子。

后人有后人要做的事情,他这个前人,便是不给后人留些遗产便也就算了,还给后人挖了坑?

这不是他刘禅能做出来的事情。

“那太子是要作甚?”

作甚?

那自然是要改良察举制了!

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

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

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

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

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

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

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任何制度,发展了三百年,都会变得腐朽落后。

而刘禅要做的,便是将其做一番改良。

至于为何不直接用科举制?

那就得知道推行科举制,会有多大的阻力了。

察举制是以地方发动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虽然使得中央人才储备增加,但是却对中央集权造成削弱作用。

你推行科举制,这不是将地方的权柄削弱了?

他们不会反抗?

刘禅现在要做的,便是积蓄国力,而不是搞乱国内,搞出矛盾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