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老人多的话,应是一户五人,甚至是更多。
当然
在这个战乱的时代,也不存在太多的老人了。
弱肉强食,战乱之时的生存法则就是如此残酷。
在这个被黄巾军、瘟疫,军阀混战肆虐的中华大地,超过八成的死伤人数,其中将年老体弱者筛去了七七八八了。
死亡带来的,不仅只有坏处,还有不少好处。
就譬如现在,在江陵谋生的百姓,七八成都是体魄健壮的劳动力。
“百姓如此之多,江陵的粮草供应,可能持续?”
庞统当即上前说道:“江陵周遭大片田地,都已经被开垦出来了,现在的粮草,还供应不了这么多人,需要各地转运粮草,好在江陵乃是在商道之上,粮草转运方便,也没有什么粮草危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江陵城中要建造仓城,至少要存储三年的粮草。”
趁现在粮草还可以买到,应该多买一些粮草,然后储存起来。
不管是为日后征伐,还是干什么,那都是有用的。
“江陵城中的仓城早有建造,里面存储的粮草,可供年许用度。”
年许
二十万人。
刘禅点了点头。
“我已命各地转运粮草至江陵,便将这些粮草,放入江陵仓城中去吧。”
江陵行苑大堂。
刘禅端坐在主位之上,庞统坐在左侧首位,右侧首位,则是潘濬端坐其间。
作为荆州治中从事,在江陵城中,潘濬可谓是仅次庞统的二把手。
“殿下,仆听闻殿下欲发兵伐吴,近来吴国调兵寻阳,而魏国在一侧虎视,濬窃以为,此刻不是伐吴的时机。”
刘禅呵呵一笑,当即说道:“伐吴与时机无关,乃是天意!孤今日得到上天的旨意,想必这便是上天给孤伐吴的时机!”
时机?
上天给的旨意,算不算时机?
果然刘禅此话一出,潘濬便不好说什么了。
“江陵有多少兵丁?”
庞统负责的是江陵军政事宜,大权那是一把抓的。
他当即上前,说道:“足有两万精卒。”
这两万人,在伐吴的时候,肯定是不能全部调走的。
毕竟这江陵也要有重兵把守,不然的话,等吴国水师沿江而上,岂非,是将江陵拱手让人?
吴国水师,那还是不能小觑的。
“好生整顿军事,不久之后,将会有战事。”
刘禅目光转向潘濬,说道:“吴国之中,有不少出身荆州的,至此时机,若是从事能够说动那些人前来归附,未尝不是一件功劳。”
潘濬当即表示。
“不必殿下来说,臣下已经是与不少人书信往来了,在关键时刻,或许有奇效。”
潘濬算是荆州士族代表,归附吴国的士族里面,不少都是与潘濬沾亲带故的。
刘禅伐吴虽然是说说而已。
但各种准备,那还是要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