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屋久不住人,落满了蜘蛛网,屋顶还破了两个大洞,那夫郎真是越看越气,把村长都给记恨上了,这不是本村人就是不成。
忙忙活活了大半天,太阳都要落山了,隔壁那家已经在生火做饭了,他们这儿才把家里今晚睡的地方收拾出来。
那夫郎,名刘莱,抱着儿子笑嘻嘻的凑到单黎刚弄好的锅灶旁,“哎呦,你们这是做的啥啊,怪香的。”
三岁大的孩子还不怎么懂事儿,闻到锅里的饭菜香味儿就有些忍不住,支着小胳膊,哼哼唧唧的,“吃吃,饭饭。”
刘莱装模作样道:“哎呀,我家元宝饿了啊,唉,你爹他就是做活儿太慢了,锅炉还没架起来,不像你家人多,看来今晚要饿上一顿了。”
逃难来的难民基本上把家里能带的都扛在了身上,单黎就扛了一口锅,能随时随地架口锅做饭来吃,刘莱家也是有的。
单黎家所剩的食物不多,他这一路对这家子也没啥好印象,听着这夫郎的话心里也很是不喜,好像他家吃不上饭赖着他家了似的,但看着眼前的小娃娃,还是动了些恻隐之心。
“阿心,舀碗玉米粥给这娃娃吃。”单黎冲自家夫郎说完,又对刘莱道:“家里粮食不多,今晚煮的刚够自家人吃。”
言外之意便是,给你一碗已是很好了,再要我自已家里人就没有得吃了。
刘莱笑了笑道:“多谢大兄弟,还得是咱一起逃难来的亲近些,不像隔壁那住泥瓦房的那家,没啥人情味儿。”
刘莱笑着从单黎夫郎,郑心手里接过热气腾腾的一碗粥,“一碗也够我们一家三口吃的了,当父母的紧紧肚子,自家孩子能吃饱就好。”
郑心还是头一回送粥送出了一肚子气,这人啥意思?临了还怪我们给的少了?冲家里的汉子气道:“以后少和他家来往,占便宜不嫌少的。”
说完,给家里的其他孩子分粥去了,晚上的秋风凉意更甚,喝完粥,一家人就回屋歇息去了。
村里又来了两家逃难的人家,戚莳还是在棚子里卖豆腐时从村里人闲聊时听到的。
“也不知那两家人品行如何。”
“我今儿遇到一夫郎,面生的很,还冲我打了个招呼,看着挺温和的。”
“哎,那不就是。”钱夫郎指了指远处往小集市走来的几人,他爱看热闹,今儿一早,村长喊他儿子去帮着刚落户下来的难民修缮房子,他也跟着去瞅了一眼。
听来家里帮忙的汉子说山脚这块儿有个小集市可以买东西,郑心便带着自家儿夫郎和小哥儿过来瞧瞧,一旁还跟着硬要来凑热闹的刘莱。
“小爹,这小集市卖的东西还挺多。”家里的小哥儿,单弘刚十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
郑心手里还有点儿银钱,闻言笑道:“弘哥儿,明哥儿,你俩看看有什么想要的,小爹给你们买。”
一旁的刘莱闻言撇了撇嘴,逃难来的能有啥钱,装啥大头蒜。
戚莳的豆腐摊一如既往的火热,价儿不贵,许多村里人都喜欢在棚子这儿,凉爽的天气里喝碗热乎的豆腐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