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我都替你想过了,让你去推销器乐你肯定干不来,你这高高在上的蒋老师干久了拉不下脸。我这儿有个演出群我拉你进去,里面有很多招演员的,虽然钢琴乐手的不多,但你没事儿看看说不定有你能接的活。”
刘伟说着拿起手机挑了几个群给蒋沐凡看,蒋沐凡扫了两眼就答应了。
刘伟边操作边说:“还真别急着不打听清楚就接活,不给你开工资的,不给你发补助的多得是,你别杀红了眼。”
刚把蒋沐凡拉进去,蒋沐凡手机里蹦出来了好些个新群聊消息,看来路子还是不少。
蒋沐凡在散活这块儿虽然比较小白,但刚进社会的时候多少心里还有数的。
搞音乐的其实不像大众想的那么触不可及,整日都是靠着喝露水过生活。
大批的毕业生能去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他们有技术有专业,但对口单位少,竞争也激烈。
学作曲理论的去影视公司,大公司进不去小公司看不上,干的是枯燥无味的活儿,干不干的出来,全看老师有没有好好带你。
学器乐的大多数都当了老师,要么自己像蒋沐凡这样的自己开个小场子,要么就散带,也有很多人为了追求稳定,再硬着头皮考教师资格证,考编制进了个大中小学。
下来就是同千千万万的本科生一样,专业和就业完全不对口,有考公务员的有去被安排进单位的。
离点谱的当个代购当个销售都很正常,他们周围还有个最后去婚庆公司的。
方黎能进乐团,白晓天能留校,这是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好职业。
哪怕这个在团里是个冷门乐器,五年十年碰不上一回马林巴专场,哪怕那个是个普普通通辅导员,写论文评个职称堪比上天。
在外人眼里,这两位是万里挑一的走了正道了,毕业说起自己在干什么是说的出口的。
尽管工资就那么些,起码在这个平台多少有发展有奔头。
方黎如果想,分分钟可以出来办个讲座上上课,节节都是大师课,白晓天也是一样。人家头衔尚在。
别看蒋沐凡和刘伟赚的多,尤其是刘伟,做器乐买卖赚的不是一点点。
等再过个几年,刘伟的永音毕业高材生,就会慢慢淡化变成一个琴行老板。
蒋沐凡也是,他再慢慢拓宽自己教师团队后,他就也一样变成了机构老板。
他和刘伟的未来,是所有永音学子的无奈。
曾经永音的在校生,以自己是个在永音“搞艺术的”为荣,能在整个永宁市里抬着鼻子走路。
他们带着永音给他们的优越感,觉得无论在任何角落,他们就是那唯一的光,谁都够不到的光。
有人嘲讽也有人感叹,艺术生的清高是抹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