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世上,比悲伤更加令人感觉悲伤的,可不就是空欢喜一场么?
“是这样。”婢女答道。
作者有话要说:
之所以又更了,是因为……网不好,只能码字。
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天威煌煌。
在宫中之时,许多话,还不待说出口,便有会看眼色的人吩咐下去做,许多事,也不用人多言语,那尾巴处理的干净,也不用人知晓其过程。这一切的一切,为着的仅是身为天家中人的一份欢喜。
东华并不喜爱那宫中的你死我活,但某种程度上,宫中处理事情来,确实是要比这城主府要高效率得多。
“都真是好大的胆子。”东华摔了一份折子在地上,不无头疼:“他们就真的觉得我不会杀了他们?”
明明早已是贴了告示出去,路可有悍匪,这些个商人还是前仆后继地出城,便是不怕遇到哪些乌孙人,到时候死都怕是不知晓死在哪儿去,都说商人重利,此言非虚,可待这亲眼见了,却是气恼至极。但气恼归气恼,总不过是人之本性,无甚的好说,只是这事,又事发突然,若是一个处理不好,也是不知后果如何。
都与城尉说清楚了其中要害,那城尉胆子也实在是小,非要等卫绾出关才敢有所行动,便是说那些乌孙人武力强横,等闲兵士止不住,可要按兵不动。
那些乌孙人的帐篷都快扎到城外了,还这般犹犹豫豫的,还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这城中毒瘤也是不该留的。
锦书敛眼站在一旁,没有可插上话的地方,也只是将那本折子又放回案上,免得下回东华要问责人时连这份奏章都找不到。
东华生过了气,缓回来也是很快,她眯了眯眼睛,忽然道:“这几日,薛姑娘那边又有什么动静?”
“只央着要了些纸笔,像是在练字。”锦书原先在宫中也是听闻过这位礼部侍郎家的女儿的,一岁能语,三岁可诵诗书,五岁通晓《六甲》,便是在五岁那年,左朝散大夫岐晖亲临薛府,送了薛昭一本《无上九霄雷霆玉经》,以之为道教红尘缘中人,神异之名愈加传播广远,乃至今上差点就动了更改太子妃的念头,若不是因为其年纪太小的缘故……
可是不知为何,闹了这么大的动静之后,薛昭回了一趟裴氏外家,便就此沉寂了下来。再后来听闻这人的名姓,还是在宫闱事变之后。
姊为太子妃,妹为秦王妃,可做双飞燕,双飞不止栖。
号称为薛氏双壁,可前两次亲眼得见了,也不过是一寻常女子,哪里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果真是传言误人。
只是东华与薛昭少有交情,所认为的比之她这个婢子,不知为何,却是要重视许多。
“只是练字?”东华摸了摸下巴,眼中的情绪晦涩难懂,她低声道:“为我设宴,今日景色不错,餐食摆在后院,引她来见。”
锦书口中称是,正要着手去操办时,又听得东华道:“罢了,还是照常,我这里还有些事没做完,可没有闲情去说那些闲话。”
竟是反悔了。而这反悔又是毫无道理……锦书是家生子,幼时随着自家小姐入宫,但那位小姐于宫中才得了两日的好日子,未有一个月,便被杖杀,她那时懵懂,随即便被调到当时才入宫的东华身边伺候了,也有这些年了,只知晓东华行事雷厉风行,这出尔反尔之事,莫说是听说了,这亲眼见也是头一回。
可让人更加震惊的是,东华从身后的箱子里翻出来一只小盒子,递到锦书的手里,道:“当今局势,我心知卫绾不会将敦煌置于险境,可事有万一,若是有幸,你便把这个交于她,你跟着她,她若不死,你也当是无事,我也可放心了。”
锦书不懂,她接着那只盒子的手感觉重若千钧,她望望东华,又望望手中的盒子,一时之间,竟是红了眼眶:“公主是不要奴婢了么?”
东华的脸色没有一点变化:“你在我身边安分太久,这是需要你办的事,哪里来的道理说是不要你,莫要妄自揣度。”
这话说得有些重,可不这般说,锦书还看不清形势。
只是一婢子,费了这般心思,其实已是足够了。东华抬起左掌,右手相击,于空中一声脆响,即有一名黑衣男子从窗外翻身进来,道:“公主有何吩咐?”
这是当初遂安留下的暗卫,是忠心之人。
东华只瞧着锦书跪在地上有些瑟瑟发抖的身子道:“今后我所在之地,五十丈内,她,不准靠近。”这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将锦书的行动范围局限在了薛昭那院子里了。
本就瑟瑟发抖的身子又是猛地一抖,锦书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何事才惹得这般对待,她见识浅,想不通也是应该的,自认为身份卑贱,东华不与她解释,她又能作何纠缠?只好领命退下,也省的东华再说出那些伤她的话来。
东华重新将那本折子打开,折子里有红黑两种颜色,墨是自述,写的是乌孙语,红的则是专人所译的汉文,原来那些乌孙人也不都是只会用毛皮裹身,茹毛饮血的野人,也是知晓隐匿形迹扮作行商的,倒也是有点小聪明。
这混进来才几天,竟然就聚集了不少人,可只待在一间院子里,吃穿一类皆是由小厮代为采办,若不是夜间打更的更夫听闻了异响,那城尉府也不一定能拿出这些线索来,她知之前有拱卫司的人来此,是被卫绾杀了,那些个诸王的余孽,会躲藏的也还有些人未返回京中。
这联系异族来谋取敦煌,不管是京中哪一王,此番所为,皆是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