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又说到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可是最后呢,要真的有用,至于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吗?真的有用的话,大秦哪里有机会建立呢?更可况周天子搞的那个分封,到后期,天子就完全是个摆设了。
淳于越是更加推行儒学的,儒学与法学之间无法相容,在当时,大体来说,秦始皇嬴政是不受儒家学者喜欢的。
而当时在百姓之间,六国余孽、儒家学者等等都仇视秦朝,每当嬴政下达政策时,这些人总要引用古诗等等在街头巷尾进行讨论,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人带着加入到仇视秦朝的队列中去。
由此,李斯便将目光放在了这些儒生身上,这个时候嬴政和李斯文都意识到因为六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民风民俗,思想不统一不融合,大秦就永远无法太平下来。
于是便有了焚书这一说。】
扶苏闻言,目露震惊,“父皇当真焚书了?!父皇,这万万不可,大秦刚定天下,民心还未归顺,儒生们时百姓眼中明礼教的学子,父皇您若真的焚烧他们的书,怎么能得人心呢?”
李斯闻言,拱手便道:“这些人借着这些古书来讽刺陛下,会损伤陛下的威严的!”
赢政一言不发,扶苏见此立刻道:“父皇,您看着天幕说的“焚书”是臭名昭著的事。父皇难道还想继续因着这件事留下千古骂名吗?”
胡亥等兄弟姐妹皆是一脸愕然,长兄实在太敢了,他都不怕父皇的吗?
事实上,扶苏在国家政策上是完全敢怼秦始皇嬴政的,更何况这一次有天幕站在他的背后,他就更加有把握阻止他的父皇了。
“放肆。且听这天幕如何说。”赢政冷冷地盯着扶苏看了一眼,扶苏倒也毫不相让地看了回去。
胡亥、赵高在心里偷偷高兴,恨不得扶苏继续搞事情,最好能被父皇陛下厌弃才好。
“父皇……”扶苏试图再次道。
“住口。”赢政冷声喝道,“朕知晓你着急,但这天幕还说起项羽,传言朕为他背了几千年的黑锅。朕不得听听怎么回事吗?”
扶苏这才一愣,缓过神来,是啊,可能、或许他的父皇真的没有焚书,但扶苏扪心自问,可能吗?他心里还是完全不确定的。
【其实焚书这件事不是说前面在讨论分封与郡县制时产生纠纷而偶然性发生的,即便没有这件事,焚书也是必然。
为什么呢?因为这件事的背后是有着秦的统治逻辑在里面的,秦国注定是无法接受儒家的思想的,以儒家的思想治国,刚刚建立的秦朝必定会崩溃的。
另外,秦朝的政治主张一贯是“文化专、制”。从商鞅时期开始就要求大家闭嘴,不要用文化的力量,用文化的经典来议论议政。
而这个时候,秦始皇刚建立秦朝时,你无法想象这个时候儒家的势力到底有多大。秦朝以法学治国,儒家心里上是看不上和鄙视秦朝的,秦始皇一个人就吸引了儒家最主要的火力攻击。
比如史料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个事,就是大秦建立第三年的时候,秦始皇嬴政想到曾经周天子去封禅泰山,于是他就想啊,朕统一了六国,这功劳也很大啊,朕也可以去封禅泰山。
可是呢,赢政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礼仪来封泰山,于是他便从齐鲁等地找来了七十多个儒生,想问问他们如何搞这个事情才好。可见这个时候的嬴政对儒家其实是没有多大的抵触的。
而这些儒生在将封泰山的礼仪时,讲的都是很……很圣人的标准,比如说秦始皇嬴政去泰山的时候,车轮要用蒲草包起来,不能损害泰山上的草木,而且马车的坐席要用粗制的芦苇等。
然而嬴政是什么人,他哪里会听你这些将起来就非常迂腐的提议,所以他上山的时候没有按照儒生说的那样做。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意外,那就是嬴政在封泰山的时候遇上了暴风雨,其实这在我们现在看来遇到暴风雨就是单纯的刚好遇到暴风雨了啊,可没有什么神鬼之说的啊!
这里强调一下,世界上是没有神鬼的,没有的!像是地龙翻身这种事情,也只是自然灾害而已,和下了刮大风下大雨一样的性质,所以不要再拿这些糊弄人了。
而这些儒生却不这么理解,他们开始讽刺嬴政,觉得是因为你没有好的德性,没有按照他们说的规格那样去做,导致泰山他不愿意接受你的封禅。
以上,我们可以知道,“焚书”是必然会发生的,其一,秦国的文化专、制如此,其二,儒家看不上法家,法家也不喜欢儒家,属实是双向拒绝了。】
嬴政嘴角一抽,看向扶苏:“这就是你想要的以儒治国?”
扶苏一噎,回顾自天幕出现后得到的种种消息,沉吟半响后,便道:“儿子只是不赞成焚书而已。并非全盘想要以儒治国,儿子知晓大秦刚刚建立,儒家压制不下蠢蠢欲动的六国余孽,只是法家实在太严苛,父皇,关于一些政策是否可以稍微宽松点?”
始皇帝嬴政默然。
大秦下,那些走街串巷,相互之间一次次讽刺着始皇帝嬴政的儒生们突然面色一顿,他们从一开始得知始皇帝焚书之后的愤怒转变到现在的讪然。
现在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没有神鬼之说了,即便有的老百姓还是深信不疑,但他们以后也不敢拿什么“神鬼之说”来讽刺秦朝,讽刺始皇帝嬴政了。
像是被狠狠打了一巴掌一样,儒生以君子自我约束,然而他们对秦始皇嬴政的所言所语无一不是在夹私带货,现在还被暴晒在天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