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站在街头巷尾一脸准备舍身成仁的儒生们:……
大秦的老秦人冷冷地盯着他们看,秦国的士兵们这会儿闻到风声赶来后,也不抓这些人,这天幕可是个好东西啊,他们就在这里看这天幕如何抨击这些儒生。
儒生们激奋的神色还遗留在脸上,只可惜这会儿周遭其他人的目光皆是意有所指,那神色激昂也就变得极其可笑。
百姓在回想过去,自己有没有受到这些满口仁义的儒生的影响而偷偷骂过大秦,秦法虽然严苛,但他们可不愿意像个傻子一样被别人影响着指哪打哪。
【史料记载中,还有这么一句话,“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所欲学者,以吏为师。”
也就是说,下令三十天之后,你不烧书的,那便要被罚去做劳役,脸上刺字,然后不烧的书呢,则是《秦记》,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这些书是不烧的,也就就是说其他以外的书都需要烧掉。又有愿意学习法令者,做学问之人就必须要以秦朝的官吏为老师。
史记这个材料的记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前面说了,最终大秦在执行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落实他们下达的发令,换句话来说,这场焚书是一次的“失败”的运动。
在这场“焚书”运动之中被焚烧的只有这两本《诗经》《尚书》这两本,这两本都是儒家的书,《诗经》中多记载赞颂六国历代的君王,《尚书》则是记载着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
东汉时期,赵岐曾经看过《孟子》这本书,然后他还给孟子这本书写了个题辞,里面就有这么一句话:“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灭。”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虽然无道,但是他不焚烧诸子百家的书,《孟子》这本书书号就是诸子。
还有东汉的论衡也说过这样的话,史料不止这么几个例子可以证明,这里我们就不过多赘述了。
直到在我们现代,我们依旧还能后看到《庄子》《道德经》《荀子》《墨子》《论语》《孟子》等等,而且这些书都是比较完整的,可能有人会说那民间也有藏书啊,没错,民间确实会有藏书,但我们要知道如果不是一开始这些书在大体上没有收到“焚书”令的残害,是绝对不可能保持那么完整的。】
天幕之下。
从那些被天幕点到书籍里,这几家的学派的学生们立刻神情一奋,他们的学说、学派居然保存到几千年之后了。
儒生:?
儒生:专门针对我儒家是吧?好,我儒家恨死你大秦了,你给我们等着!!
赢政:?
“李斯,你怎么搞的,不是说诸子百家的都烧吗?怎么只烧那两本?你办事不力啊!”
李斯无语,陛下,你皮这么一下很开心吗?我要是全烧了,你可不就得给后世骂成什么样,而且说不定是您后来下令只烧那两本的呢?
心里暗暗吐槽的李斯只能恭身拱手道:“是臣办事不力,陛下恕罪。”
扶苏心里松了一口气,虽说还是烧了书,但还好就那两本,且相信这两本书绝对有儒生偷藏,绝对有不执行秦令的,那这个文学的损失至少就没那么大了。
【另外,虽然说烧了《诗经》《尚书》,但是这两本书在后世根本没有断绝,只是残缺了一部分。
其一是因为始皇帝赢政虽然叫人家烧了这两本书,但是咸阳宫内是有备份的,赢政明白这些书只是不适合当前大秦的政治,并不代表它就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