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为什么大唐的百姓如此士气高涨呢?
其一,太宗本人能征善战是出了名的,百姓跟着这样的皇帝上战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而且他们也打从心底里相信这就是一场绝对胜利的战役。
其二,李勣在这时候刚刚打败了薛延陀。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唐民心尽得。
而当初隋朝征兵攻打高句丽的时候,百姓们甚至不惜自断手足来逃避兵役,这二者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尉迟敬德满脸鄙视的模样,“隋炀帝百万人去攻打高句丽,反被人家筑了京观,是个人都不愿意再去。”
秦叔宝一针见血,“跟咱陛下去打战,那是可以升官发财的,跟隋炀帝打仗那就是去送死的。”
群臣:……虽然你说得对,但是不要这么直接,好吗?
房玄龄笑着道,“陛下是大唐众望所归的皇帝,有您在,百姓一呼百应。大唐家国情怀养成,何愁没有百姓为国家征战沙场。”
太宗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为国也是为民,高句丽不除,将来受苦的还是中原的百姓,若是下一个王朝是积弱之国,国家都没有能力对抗外敌,那百姓更是只能束手挨打。”
所以,趁着他还有能力,还未完全老去,他要为大唐为百姓除去高句丽这个国家。
【大唐武德充沛,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战争即将到来,这时一位居住在绛州龙门县,家道中落、饥寒交迫的名将之后在妻子的劝说下应募从军,成为了张士贵帐下的一名普通士兵,开始了他的传奇军旅生涯。
这位小兵名叫薛仁贵,他是薛安都的六世孙。
“白马银枪薛仁贵,威震辽东”,“将军三箭定天山”说的便是他。
当然这都是后面的事了,此一战,有很多士兵都不在东征的名单里,但是他们都希望能够自己出资购买兵器,装备,然后跟着一起东征。
另外他们还与太宗皇帝请愿不求高官厚赏,唯愿效死辽东!
家国情怀、收复失地、民心所向!!
除此之外,主播个人觉得这样的盛况其实也是与大唐的府兵制度有关,这时候战功是上升的最快通道。
在百姓眼里,跟着太宗皇帝打战,那是绝对的胜利,虽然战场同样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是胜利的几率还是实打实压过了失败的概率,如果一来,这高官厚赏几乎是唾手可得的。
而参军的小兵们只要活下来,必定也能分得一杯羹!
种种原因,这一次请愿的人多达数千人,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在东征名单上的士兵,太宗皇帝不同意他们跟随大军前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