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晨此时也眉头紧皱。
这老爷子是真的勇!
正如李中丞所说,史书中刻意忽略掉了最不能忽略的人只有一个。
其中内情他更是丝毫不知。
同时,朝中官员也噤若寒蝉都在等着景佑帝的态度。
朝堂之上陷入了长时间的缄默。
李继春一把年纪仍旧伏地。
朝中官员既没有出声谴责,也没有出声附和,多是静观其变。
因为李继春的位置是极为特殊的,朝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党派划分,但是由于利益的不同,还是有一些走得相近的团体。
而李继春则比较尴尬。
首先,他这个位置比较尴尬,御史中丞这个身份基本上就已经把朝中大小官员都得罪了遍。
再者其属于先帝遗臣,并非是景佑帝一手提拔上来的,故而也不受朝廷官员体系接纳。
一朝天子一朝臣,虽不至于边缘化,但是也确实没有更多的同僚好友。
如果有的话,或许也只有他口中那位。
“李中丞,此事可是受外人挑拨指使?倘若老实交代,朕会酌情从轻发落”景佑帝不紧不慢说道。
“陛下,臣冒死上谏,诚惶诚恐,不受任何人指使,大将军跟随先帝征讨四方,立下不世之功,为开国大将之首,
国朝立史,当记有功之臣,以彰后世表率,岂可轻易抹杀之”李继春伏地叩首。
“史官修史,应当秉笔直书,刻意将镇北王忽略,此乃史官失职,更是我朝之耻辱。
史书,乃为后世铭记历史,传承兴衰之籍,本应详尽如实记载功臣之功绩。今镇北王之功不载于史,若后世子孙不知镇北王为开国所做之贡献,岂不令忠臣良将寒心?望陛下明察”李继春持续输出。
朝中诸臣已经不敢听了。
“陛下,下官冤枉”施躬以及一众修史的大儒齐齐跪倒,本来今天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这种地步。
这到头来,功绩另说?不惹一身骚都是好的。
毕竟两相比较下来,他们这些修史的人就是赤果果的小丑,文人风骨何在?
此番庭辩下来,不说李继春有没有事,他们这些修史的官员恐怕要被钉在耻辱柱上。
文臣不敢言,武官不卖力,这便是亡国之相啊!
稍微一想,他们便背生冷汗。
王清晨刚才还感觉段柳是个狠人,没想到真正的狠人在这呢!这是能放在明面上说的吗?
而他口中的大将军,天下人人皆知。
但是每当提及,却都小心翼翼。
此人正是:镇北王,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北境一十三州,开国第一大将——龙骧。
自太祖入军伍,两人便拜为兄弟,驰骋沙场,生死与同。
彼时,天下初定,四方未服,镇北王率虎狼之师,东讨逆贼,西平匪患,南定蛮夷,北击戎敌,使其远遁冰原。
其军功直抵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更是在百姓口中口耳相传。
其麾下龙骧军(也就是如今的北境军),皆对他忠心耿耿,因其爱兵如子,每有征战,必身先士卒,故而屡战屡胜,为大朔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受封镇北王,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