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宇把他最近的饲养记录和走访调查收集到的信息翻了出来说:“没错。我算了一下,柞蚕从四月中旬开始孵化,25天成蛹,体重从刚出生的不到1g,长到成蛹时的半斤左右,却只需要吃不到两斤的柞树叶,料肉比已经低于4:1了,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料肉比最低的生物。”
“而且它还能产蚕丝!如果我们改良一下饲料配方,再进行蚕种优选,料肉比低于2:1指日可待。”赵飞宇语气越来越激昂,“唯一的缺点是冬季无法养殖,但这在未来完全可以克服!”
众鸟都一脸懵懂:“虫子怎么养?放树上,让它自己长?”
赵飞宇竖起手指晃了晃:“这样效率太低了,最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室内养殖。我到时候写一本养蚕日记出来,你们推广一下。”
众鸟继续懵懂的点头,或许只有看到那本日记,他们才知道到底是如何养蚕的。
晚上,等蛋蛋和楚鹰回来后,赵飞宇一脸慈爱地望着蛋蛋说:“爸爸给你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差不多20几天完成,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可以吗?”
蛋蛋有些迟疑,总觉得有什么陷阱在里面:“是不是就没有别的作业啦?”
赵飞宇点点头:“这个月,你只用做这一个作业。”
蛋蛋经受不住诱惑,同意了。
然后,很快就后悔了。
蛋蛋跟着爸爸和父亲在隔壁的卧室里放上木架子,每一层架子上又放上几个苕条编织的簸箕。
蛋蛋忙上忙下,累成狗:“爸爸,这是要做什么?”
赵飞宇:“给你养蚕啊。”
蛋蛋翅膀一抖:“这么多?”
赵飞宇微笑:“一开始肯定没那么多,蚕宝宝长大后就不好说了。”
因为没有现成的蚕种,赵飞宇只能去柞树上用树叶轻轻扫落下一些刚孵化不久的柞蚕,放到簸箕里,撒上切碎的柞树叶,并向蛋蛋介绍说:“如果是从蚕卵开始,就要先把纸上的蚕卵放到温暖的兽皮被或者蚕丝被里暖上一周的时间,再放到簸箕里,让卵自然孵化。”
蛋蛋点点头,晚上写日记就开始写到:
5月24日,晴,今天我和爸爸、父亲一起搭建了蚕架,架子上放上了簸箕,这就是小蚕居住的地方了。
我摘了很多没有露珠的柞树叶,爸爸帮我把叶子切成碎片,洒在小蚕身上喂给他们吃。
没喂完的叶子就放进了坛子里保存,爸爸说这是为了不让叶子风干。爸爸还说如果是蚕卵……
5月25日,晴,今天爸爸带我用生石灰兑水调制成的石灰浆喷洒了墙面和地板,据说是为了消毒,可以让小蚕不生病。
他还带我用麦壳堆成堆,在上面挖上一个凹陷的小洞,放上干草燃烧,没一会儿又放上一些麦壳。爸爸说不能有明火,这样暗烧出来的黑色麦壳就可以叫做焦糠了,可以给小蚕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