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赵庸再次看向楚越,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楚越手中早就有这两封信,却没有立刻拿出来了。
楚太子一开始就拿捏住了他们的心态。
他知道楚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定然不会轻易相信外人。
如果,楚越一道大永就拿出那两封信,他们也不会全然相信。
即便后来赵庸和吴峰发现这封信上写的都是真的,也肯定会怀疑楚越这时候拿出两封信的用意不纯。
那么,他们因为顾虑,也不会轻易处置此事,而是会将三皇子干的事情先极力的压下。
但这样一来,于大永的局势可没有丝毫的好处。
甚至……还会因此加快赵庸自己和吴峰之间的矛盾。
楚越正是将一切都考虑进去了,所以,他来了大永之后,并未问一句与大永局势的问题。
至少在表面上给了大永人一个定心丸。
然后,在他们稍稍放心后,有立刻通过莲云公主将信件传给了卫家人。
卫家远离朝堂,但是卫老依旧影响力深渊。
于是,楚太子便借用了卫老的手,将信件分别都送到了丞相府和太尉府。
之后,引到他们入宫来找三皇子这个幕后黑手,从而自己发觉事情的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一刻,想通一切的赵庸看着眼前的清冷的大唐太子,心中感叹对方思绪缜密的同时,也不由有些羞愧。
他们草木皆兵,对楚越的到来百般揣测,处处防备。
可反观楚越呢?
人家将他们的防备看在眼中,却没有丝毫的不快,还暗中筹谋替他们揪出了大永的卖国贼!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大永的心胸竟是远远不及大唐!
如此,这让他如何不惭愧呢?
“哎,大唐未雨绸缪,楚太子又费心为大永找出了内乱的根源。”
“可我们却还一直怀疑殿下的用心……”
赵庸轻叹一声,随即朝着楚越深深行了一礼。
“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眼见的赵庸朝楚越行礼,一旁的二皇子最先反应过来,也面朝楚越微微施礼。
二皇子虽然天资在一众皇子里并不出众,但是刚才楚越和赵庸赵庸说了那么多,他也听明白了。
别的不说,如今大永境外的齐商大军最为棘手。
但是如果,在有一个强大敌人的情况下,自身窝里还有一个时时给外敌传信的内奸,且窝里人还不知。
如此,若是这时候不第一时间将内奸给找出来,那大永未来必难逃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