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鼎定南北朝笔趣阁 > 第163章 两大议题(第1页)

第163章 两大议题(第1页)

上党近来阴雨绵绵,辰时三刻的壶关城依然十分昏暗,郡守府吏员只好点燃火把,以便处理公务。官署正堂几个角落燃着的儿臂大的松脂蜡将正堂照得明亮。

堂上席位坐了三十多名骁果军、上党郡文武要员。他们近来都很忙碌,若无要事,平时集中不了这么多人;卫铉今天一大早将众人从各个地方召集而来,显然是有大事要公布、要处理。而卫铉近半个月以来,一直让骁果军抓紧训练、积极备战,李士定昨天又恰好抵达壶关城,使大家本能的以为河北出了事。

众人见卫铉从侧门进来,纷纷起身行礼:“参见将军参见太守。”

骁果军将官、士兵都叫卫铉为将军;上党文武则是称他为太守,不过性质大同小异,卫铉也懒得纠正。他摆了摆手,坐到主位之上:“都坐吧,不必多礼。”

待他坐好,众人这才重新入座。在众人之中,以骁果军长史的王佑品级最高,他率先抱拳问道:“不知将军召集我等过来,有何要事吩咐?可是与河北战事有关?”

迎着一双双目光,卫铉朗声道:“与河北战事无关,朝廷已然派兵驰援,李相州也不用我们驰援,是我另有几桩要事与大家商议。”

他没有卖关子,于是把将士家眷迁徙、办学这两桩大事一并说了。将士家眷迁徙到上党,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尔朱荣同意、自身准备充分,而恒州和肆州、汾州、太原郡官府加以配合,一切都好办。

倒是办学比较复杂和麻烦,不过卫铉也有所保留的将尔朱英娥说的利弊道出。

王佑听罢,立时道:“将军,将士们的家眷迁来上党定居,将士们也能安心训练、安心作战,况且郡府如今非但不缺土地,反而担心无人耕种、无人放牧,故下官并无异议。只是家眷有老有少,又会携带很多物资,他们在迁徙途中,往往十分迟缓。我等接应他们之时,务必要做好吃住、医治等准备。否则的话,好事极可能变成坏事。”

“末将附议。”念贤是骁果军司马,他的地位仅次于卫铉、王佑,当仁不让的接过话头,抱拳请命:“将军,我军近来以训练为主,各镇镇将、幢主又将军纪抓得特别好,让末将成了最清闲的人,末将愿意负责此事、前往晋阳居中调度。”

“好,便由念将军专管此事,且负责接应太原籍将士家眷。”卫铉说着,目光又看向骁果军主簿柳师道:“柳主簿,我军将士多数是恒州籍人士,可恒州和并州上党之间隔着一个肆州,而肆州刺史是薛庆之,你专管肆州这一段,负责与薛刺史进行协商。”

“下官遵命。”柳家薛家在裴氏压制之下,本来就同仇敌忾、抱团取暖,柳家薛家如今因为卫铉的缘故,得以向河东北部扩张。而作为世侄的薛庆之更是“因为卫铉举荐”才能当上肆州刺史,故而两家在这儿都是以卫铉马首是瞻。

薛庆之上任不久,也想做出一番政绩,不过肆州乃是尔朱家大本营,他能施展才华的空间着实有限。但是双方面对卫铉之时,态度都是一致的。若骁果军将士路过肆州,尔朱家势力会然全力配合、全力支持,而薛庆之在家眷路过肆州之时,安排得稳稳当当,便是一场意外获得的功劳。

卫铉让柳师道负责那一段,实际也是这个意思。

“庞录事。”卫铉交待完毕,目光看向官拜骁果军仓曹录事的庞陵。

“下官在。”庞陵闻声起身行礼。

“你去西河郡,负责接应汾州籍将士的家眷,使命与柳主簿一样。”卫铉停顿了一下,微笑道:“西河郡都督叱列平文武双全、刚正不阿,曾为我军副将,他不会为难你的。”

“下官遵命。”庞陵肃然应命。

“杜长史、范郡丞。你们虽然不用远行,但是你们的使命、责任其实比念将军、柳主簿等人更重,职责也更繁琐。”卫铉目光看向杜皎、范宏,说道:“因为你们不但要梳理骁果军每个将士家有多少人,还要提前按人口将田地、宅其划分出来,以便人一到,就能分配、落户。未来,你们要辛苦了。”

望着卫铉颇为尴尬、愧疚的面孔,杜皎反而肃容起身,拱手行礼道:“太守,正所谓‘身在其位,必谋其职’,既然下官等人是上党官员,自当竭尽全力将手上职司做好,没什么辛苦之说。只是下官有一事想问问。”

卫铉道:“杜长史请讲。”

杜皎欠身道:“冯氏归还的、补偿的田地,以及缴自的贪官污吏的田地都有优劣之分,下官想问的是如何分配?究竟是按户分,还是按战兵、辅兵来分?”

卫铉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按战兵、辅兵来分,在亩数相当的情况下,肯定要给战分好土地肥沃、灌溉使得的田地。”

“下官明白了。”杜皎肃然道。

“那么此事,便由杜长史负责。”卫铉目视杜皎,复又问道:“可有异议?”

杜皎拱手道:“太守,下官没有异议,只是希望在关键时刻,太守令骁果军将军给予配合。”

“好。”卫铉颔首道:“只要用到军队,你随时都可以向我请令。”

“喏。”杜皎应声入座。

……

此议题通过,卫铉说道:“第二个议题,便是教育了。诸位对我的方略,以及先中间后两边的设想,可有异议?”

“教育乃是立本之本,末将并无不异议。”武将的想法比较纯粹;别看他们有了一位地位,然而名师地位异常尊崇,即使是王公大臣的子弟也未必得到名师、大儒的认可,未必得到有资格拜入其门。更别说是他们了。所以一听卫铉说要找最好的学者来当郡学、县学、四门学博士,传授他们子弟精深知识,一个二个都是兴高采烈。

怀有私心的文官想着区区一个郡,完全影响不了大局,再加上人在异地,受制于尔朱家,也纷纷表态:“下官赞同,并无异议。”

“甚好,那就定下来了。”卫铉目视杜皎,微笑道:“杜长史,我记得城南有两座宅院山清水秀、占地极广,两者只有一街之隔,不知可对?”

杜皎回忆了一下,答道:“禀太守,确实有这么两座宅院。”

“既如此,那便拿来当四门学、县学、郡学学堂。”沉吟半晌,卫铉接道:“若无必要,也不用改造了,只需增加课桌即可。”

杜皎却是一礼及地,如实相告道:“好教太守得知,下官接下来要丈量田地,然后按骁果军家里的口丁,事先分好田地,等他们的家眷一到,即可指地安居。如此一来,怕是无法没有精力兼管学堂事宜,还望太守恕罪。”

“杜长史所言极是,却是我考虑不周了。”卫铉目光看向下首的卫星,说道:“卫县令,此事由你负责,务必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不久前,卫铉按尔朱荣的要求:举荐卫星为屯留县县令、举荐卫云为壶关县县令、举荐卫实为寄氏县县令、举荐卫虚为乐阳县县令、举荐尧洪为长子县县令,如今已经尽数批复下来。

卫星起身应命:“下官遵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