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鼎定南北朝笔趣阁 > 第216章 自愿入坑(第1页)

第216章 自愿入坑(第1页)

北魏正光元年(520),柔然发生内讧,郁久闾·丑奴被母亲和大臣杀了,遂立郁久闾·阿那瓌为大可汗。即位仅有十余天,郁久闾·阿那瓌的兄郁久闾·示发率数万之众攻打阿那瑰,阿那瑰战败,和弟弟乙居伐率部南投魏朝。他带队抵达洛阳时,场面极为浩大,全城轰动,居民万人空巷地出来观看。魏朝朝廷给足了礼遇,并且赐封他为朔方郡公、蠕蠕王。

正光二年,其从兄郁久闾·婆罗门破郁久闾·示发,册立为可汗,并遣人来迎,恐为强兄所害,未敢北还。郁久闾婆罗门后为高车族所逐,归降北魏,阿那瓌遂为柔然部众迎还漠北。当时的魏朝不但令侍中崔光、黄门元纂把他送出京城之外。还赠送各种兵器、衣物、马、驼、牛、羊,以及二十万石粟米、炒熟的精面粉八石、炒熟的精榛粉五石……而且直接派人送到北方的柔然可汗汗庭。

此后,柔然和魏朝边境冲突虽然时有发生,魏朝曾让李崇率军北击柔然;但是整体上说,双方还是比较和谐的。尤其是生活在洛阳几年之久的、向魏朝称臣的郁久闾·阿那瓌非常亲魏;他非常仰慕中原文明,不仅每年都会向魏朝进贡,而且在双方关系最为严峻的时候,还力排众议,多次带队南下,前往洛阳解释冲突起因经过。

郁久闾·阿那瓌算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异族大可汗,便是说他是史无前例,那也不过分。魏朝去年初的发生六镇之乱时,魏朝北境一片大乱;若是换成其他人的话,多半和破六韩拔陵联手,一起击溃魏朝,然后再分享战后成果;可他非但收束了柔然上下,而且受魏朝之命,亲率十万兵南下助战,协助魏朝击溃了破韩六韩拔陵数万大军,斩杀无数叛军战将。

等到双方联手击败破六韩拔陵叛军以后,郁久闾·阿那瓌又毫不逗留的率军返回北方,并且还向魏朝进贡不计其数的牲口、皮料,以助魏朝度过难关。

这次应尔朱荣之请,南下恒州凉城郡会面,郁久闾·阿那瓌竟然只带三千名轻骑,若是尔朱荣心怀不轨,他必死无疑;只要他一死,柔然汗国也将再次四分五裂。然而尔朱荣竟然没有丝毫算计他的心思。

尔朱荣和郁久闾·阿那瓌也是熟人,他请对方南下,主要还是因为杜洛周。

他对面拥有精兵十多万、装备粮草充足的杜洛周,心头也有些发恘。如果双方打将起来、如果抛开他自己和杜洛周的能力,尔朱荣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多少胜算。可他那傻女婿却惹上了连他都忌惮几分的“庞然大物”。

更让他无语、无奈的是卫铉此前明明劝说大家,让大家不要招惹杜洛周、让杜洛周和崛起于河北南部的叛军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这也让他觉得卫铉很理智、很冷静、很有远见,不像他们尔朱家子弟那般憨憨。然而曾经说得头头是道的卫铉,竟然比尔朱家的铁憨憨们还要憨憨。不过尔朱荣并不生气,因为他从前方发回来急报上看,河北战场的变数并非是卫铉,而是葛荣;但凡葛荣强悍一点、有出息一点,卫铉也不至于直面杜洛周。

此时的卫铉进退两难,已经被大势给“挟持”了、“绑架”了,就算他想抽身而退,也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着头皮上。

现如今,就算是把卫铉换成自己,自己也只有这个选择。

郁久闾·阿那瓌长得高大魁梧、雄壮健壮,言行举止却与饱受汉家文明熏陶的名士无异。他听到尔朱荣讲完河北局势、杜洛周势力,欠身道:“按大都督所言:卫将军如今势单力孤,而葛荣退守幽州,引杜洛周大军南下;卫将军急切间,怕是难以尽功啊!”

“岂止难以尽功,怕是连自己都要搭进去。”尔朱荣长叹一声,无奈的说道:“可是作为长辈,我总不能冷眼旁观,坐视不管。”

“大都督对晚辈的厚爱、担忧,我能理解。”郁久闾·阿那瓌听出了尔朱荣话中的弦外之音,他欠了欠身道:“我柔然是大魏臣属,为大魏平叛乃是臣子应有之义。只是汗庭以西的炼奴、北部的契骨自去年至今,显然很不安分,甚至有合谋叛之兆,故主力都在圣山燕然西北麓,我只能让乙居伐抽出一万精兵、两万控弦士威慑御夷镇,引走杜洛周部分精锐。”

表态完毕,他又诚挚的解释道:“大都督,控弦士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牧民,他们固然因为生活习惯能骑能射、具有一定战力,然而他们始终不是正规的士兵;若是两军交战,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着实承担不了破敌重任;还请大都督理解我的难处。”

“大王能解了大魏之急之忧,我尔朱荣感激不胜。我也不求贵军上阵作战,只愿贵军能够引走杜洛周三四万精兵、威慑各大要塞,好让他无法举大军南下。”尔朱荣也明白控弦士是什么来路,如果控弦士和同等兵力的魏朝郡县兵作战,最后打赢的绝对是郡县兵。而阿那瓌所承诺的两万控弦士,怕是连杜洛周四千精兵都打不过。但是对方在自己也有大麻烦的情况下,还愿意派出三万士兵吸引杜洛周军,着实是仗义之极,让人无从挑剔。

说完,他又肃然抱拳道:“大王高义,我尔朱荣也不是小气之人,但凡大王有所需要,我尔朱荣都会尽力满足。”

郁久闾·阿那瓌当年返回柔然的时候,柔然一分为二,在怀朔镇以北立足的阿那瓌既没实力、也没兵力。立汗庭于凉州西海郡、居延泽北湖畔的“弥偶可杜句可汗”婆罗门兵多将广、兵强马壮,最后却被弱小的阿那瓌打垮、率部远投姻戚嚈哒,途中被凉州军队擒入洛阳。

由此也可见,以弱胜强的阿那瓌实非简单之辈,谁要是因为他文质彬彬而小看,必然要吃大亏。他现在明明有大难处,却答应得这么干脆,显然对自己也有利益诉求。不过现在有求于人,尔朱荣只好顺势说了“尽力满足”。

尔朱荣不知道的是,阿那瓌也暗自松了一口气:从目前来看,尔朱荣只是让他的三万大军走走过场、牵制杜洛周一半左右的精兵,并不是让他直接参战,而他之所求其实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资,而是魏朝异常先进、异常完善,却始终不愿给他的军、政、法等官制。

他连忙还礼道:“大都督言重了,炼奴和契骨之所以胆敢对我柔然不敬,一是桀骜不驯、不通臣子之礼、不服王化;二是自成一体,在柔然之内,俨然成了国中之国,若不能加以控制和改善、若不能收回军权,他们必将成为心腹之患,继而影响更多部落,所以我想请大都督提供一套完善的治理地方的官制、律法。”【注】

“大王想用大魏之制治理柔然?”尔朱荣只听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阿那瓌要求这么低,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么异想天开。

中原之制的确是世上最优秀的制度,不过它也只适合百姓都聚居在城邑之中的中原王朝。而柔然是由逐水草而居、到处游走的无数个游牧部落构成,他们全部居无住所,生活习性也中原百姓迥然不同,如果柔然用中原的制度加以管制,反而会乱上加乱、死得更快。

这也是他明知卫铉新制优秀出色,却不敢全盘使得的原因所在。

他虽然一路披荆斩棘、迅速壮大,却也察觉到自己的势力是一个由多方势力组成的“利益联盟”,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权力,自己强盛还好;一旦势弱,他们定然像北方游牧民族那般阳奉阴违,甚至还有可能背叛自己。然而从他借助各方势力强势崛起那一天起,他的发展方向、势力构成就定型了,若他按照卫铉之制收军权、收回任命权,内部立刻就会自行崩溃。

正是基于此见、基于此虑,所以尔朱荣不敢大刀阔斧改制,但是他能让他从周边开始,然后再影响中心和其他地方。所以他和元天穆都支持卫铉、都不希望作为坚定“改良派”的卫铉有所闪失。

但是阿那瓌这么一个聪明的人,竟然只看到中原之制的好处,没有意识到中原之制在柔然水土不服;竟然想要建立一个类似中原的、能够承传数百年的大统一王朝,这不是找死吗?

“我也知大都督难处,担了大风险。只要大都督给我大魏官制,我军也可参战。”阿那瓌还以为尔朱荣不答应呢,他从腰间佩囊取出一支小小的金箭,又说道:“这支金箭如同大魏兵符,可调动三万柔然将士作战。”

尔朱荣没想到自己仅仅只是一个愣神,对方又加大了筹码;他明知这种东西十分坑人,但自己要是不坑,阿那瓌好像还不高兴了呢,于是他故作为难的思忖了一会儿工夫,最后霍然抬头,慷慨道:“大王豪迈大气,我尔朱荣如果推三阻四,那就太过小家子气了。不就是官制吗?我给了。而且给两套。”

“两套?”阿那瓌愕然道:“莫非分别是大魏和南朝的官制?”

“不是。其实我也不知南梁的官制如何。”尔朱荣摇了摇头,说道:“这两套全部是我大魏的,一套是我朝现行之制;另一套由上党行台都督卫铉苦心孤诣编写而出,他博采历朝之所长、删除历朝之所短,最后形成了出于大魏官制、超越大魏官制的全新用人体系,治理百官体系。”

阿那瓌顿时来了兴致,问道:“大都督说的卫铉,可是大都督之婿?”

“正是。”尔朱荣点头道:“至于大王选择采用哪一套,可自行选择。”

“多谢大都督。”阿那瓌感谢的同时,也将卫铉记住了;若卫铉编写之制真的比大魏好,他愿意以高官厚禄将对方挖去柔然,如果还是不答应,继续加大便是。

————————

注:史上的阿那瓌的确这么干了,他用中原官制改变汗庭、治理地方,还任命很多中原人为要员,令其执掌军政大事,其中的齐州人淳于覃官职最高,成为柔然的秘书监、黄门郎、宰相。结果,好端端的柔然,因为水土不服的中原制度乱了套了。

还有突厥的颉利可汗,他也像阿那瓌这样做,然后也弄得众叛亲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