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公、上党行台都督卫铉和冯轩在皇城以南进行生死决斗的消息,仿佛是黄河吹来的寒风一样,很快传遍洛阳三百二十里、三大集市。
一时间,卫、冯二人的生死决成为京城焦点,城内外的青楼、酒肆、客栈、道观、寺庙、庵堂、鸿胪寺驿馆、四夷馆的四夷……几乎都在谈论明日正午生死决斗,每个人都是兴致勃勃、精神抖擞。而赌坊之类的行当,直接开了盘,准备借机大赚一笔。
疑惑不解的人自然也有。这类人都是有识之士,他们都知道卫铉乃是本朝强势崛起的新贵。在他们看来,卫铉不应该接下名为世家子弟、实为白身的冯轩的战书。卫铉要是赢了一介白身,人们认为他赢得理所当然,不会给他带来一丝一毫荣耀;如果输了、死了,岂不是平白成就竖子之名?
然而身为河东郡公、上党行台都督的卫铉竟然像个匹夫一般接下战书,这不是自甘堕落又是什么?
消息越传越广,就连身在禁宫的胡太后都被惊动了。
成武殿偏殿之内,胡太后正在听取女侍中、常山公主讲述卫铉和冯轩的恩怨、决斗因果。
她也知道卫铉上任之初,立刻用不识时务、擅自集结大军的上党冯氏祭刀立威,不过她对于卫铉名正言顺拿不尊皇权的冯氏开刀之举,心中是相当赞赏。
冯轩的挑战,胡太后也能理解;毕竟冯轩无官无职、家族也被卫铉弄得一落千里,所以他几乎不可能从官场之上复仇,唯一的复仇途径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胡太后虽然不太理解卫铉为何自降身份迎战,但是她对卫铉表面感到相当高兴:因为此举代表卫铉并非是一个足智多谋、老谋深算的智者,而这种没有大智慧的武夫远比前者好控制。至于卫铉能不能赢下这场生死决?她是一点都不担心,也不认为身经百战的卫铉输给不经生死的冯轩。
念及于此,胡太后忽然想到不对劲之处,于是向奏明完毕的常山公主问道:“卫铉腊月二十八日入京,至今已过八天时间。冯轩若想复仇,不该等到今日才对。他为何直到今天方才投递战书?其中又是什么缘故?”
胡太后任命的四名女侍中各司其责,不过相对于同为侍中的琅邪公主、广武公主、妹妹胡玄辉,她更信任常山公主。因为常山公主的丈夫陆昕之(步六孤昕之)逝于永平四年(511年),常山公主只有三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她主动为丈夫纳的媵、妾生下孩子也是都女儿。
正因此故,胡太后命常山公主负责收集京城王公大臣、达官贵人的罪证和情报。
“回禀陛下,此事与彭城王之妹、元莒犁有关。”常山公主将打探到的情报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最后道:“陛下,从情报上看,元莒犁想嫁的人就是冯轩,但冯轩的叔父、太府少卿冯豫从中作梗,致使冯轩犹豫不绝;她为了逼迫钟情于己的冯轩做出抉择,故而利用河东公抬升自己。冯轩先与河东公结下血海深仇,如今又有‘夺妻之恨’,于是下了战书。”
她看了胡太后一眼,见其似笑非笑,连忙行礼道:“此乃臣之愚见,是否为真,还需陛下明断。”
“当是如此了!然而对于冯轩来说,家仇父仇竟然不如一个女人,真是、真是讽刺之致……哼、哼,这就是男人。”胡太后抬起下巴冷哼一声,呵呵的冷声道:“朕认识元莒犁,她是一个明眸皓齿、灵动可人的小孩子,哪有这份胆量、哪有这份心机?必是其兄授意。”
“彭城王元劭知识渊博、品行端正、清正廉洁、小心谨慎,大有其父彭城武宣王(元勰)之风,他绝对不会授意妹妹做出这等不智之事。依朕之见,幕后主谋只怕是那长乐王元子攸。”
常山公主一时愣住了。她为人宽厚,颇有才智和大局观,不想宗族在战乱纷纷的关键时刻再起狂澜,赶忙道:“陛下,元莒犁长得固然明眸皓齿、灵动可人,可那丫头绝非良善之辈。她看似灵动,实则骄横野蛮;看似可人,实则心机深沉,这既是冯少卿阻止冯轩迎娶入门的缘由,也是京城权贵不愿让子弟娶她的根本。”
常山公主早有准备,她迅速从身前案几找出一个册子,而后起身上前,双手呈给胡太后:“陛下,此乃元莒犁近年的消息,您一看便知。”
胡太后接过册子打开,一目十行将册子看完上面的内容,随即将册子扔在自己的御案之上,阴沉着脸道:“此女果真不是良善之辈,朕竟不知她做了如此之多的恶事,只是想不到她竟敢煽动舆情、竟敢挑起冯轩与卫铉争端,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常山公主见太后作出定论,暗自松了一口气,小心的问道:“陛下,此事闹得极大,人人都说卫冯二人乃是因为元莒犁决斗,不知应该如何收场?”
胡太后没有立刻回答,她起身负手踱步,一脸悲天悯人的说道:“正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既然元莒犁有意,朕便成全这桩美事。你代朕草拟两道诏书:册封为寿光县主,赏银五百两、绢千匹,下嫁上党冯氏‘孝子’冯轩;册封为雍奴县子、赏银二百五十两、绢二百五十匹,于二月吉日迎娶寿光县主。你拟完诏书,立刻派人前往彭城王王府、冯府邸下诏。”
常山公主目瞪口呆。良久才反应过来,啼笑皆非的行礼道:“臣遵命。”
她对整起事件可谓是一清二楚,那个元莒犁自作聪明,其散布谣的目的就是利用冯轩心中的仇恨,逼其挣脱冯豫缚束,然后强势将她迎娶入门。
这下好了,冯轩果然很强势、很男人。但是常山公主知道冯轩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她比胡太后更加不看好冯轩。
就是不知道二月份吉日那天,冯轩有没有烂在棺材之内。
胡太后也想到了这一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觉得小辈之间的这种争斗,无聊好笑却又纯粹,非常的有意思。
常山公主叹息一声:“诏书下达,彭城王怕是要入宫觐见了。”
“那个小丫头自作聪明、不知死活的搅动舆情;绝非一句‘年少无知’就能揭过。既然她种下恶因,那么她必须接受恶果。”胡太后做出了定论,她目视常山公主,悠哉悠哉的说道:“朕认为卫铉根本看不上这种货……这种有小聪明、无大智慧的女子,你信是不信?”
“陛下英明。”常山公主躬身道:“臣就此事展开了调查,河东公与她只有一面之缘,而且还是元莒犁主动上去搭话的,据说两人说话不到十句,河东公就把她轰走了。”
胡太后见过元莒犁,元莒犁比她年少时还要美、比她见过的所有女子都美,当她听到“河东公就把她轰走了”,八卦之火立刻熊熊燃烧起来:“卫铉连元莒犁都轰走,你说他是不是只喜男人?”
“这却不知。”常山公主苦笑道。
胡太后颇为遗憾的看了常山一眼,缓缓地说道:“生死决斗需要有人见证、作证,谁是卫铉与冯轩的中间人?”
常山公主答道:“都官尚书袁翻与河东公同处崇会里,他在冯轩下战书时,毛遂自荐。”
“既然是袁翻作保,那就算了。令禁卫明天维持秩序,绝不能发生骚乱。”胡太后说完,随即兴致勃勃的说道:“朕也要登临闾阖门城楼观战,你让人做好准备。对了,每逢生死决斗发生,都有很多人开设赌局,你派人四处下注,通通买卫铉赢。”
“喏!”常山公主行礼应命。